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天使投资唐 发表于 2014-6-18 20: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业者谎言:我有抵押品,重复抵押在国内很普遍!投资国内要面对诚信危机!国内外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内实物,像房地产、贵金属、大众商品等,看得见摸得着。但之前在江浙钢铁的重复抵押贷款,这次青岛港又发生融资骗贷案:中信资源称,法庭找不到其存放在青岛港的12+万公吨铝,骗案主角陈基鸿已被拘留,但更多的逍遥法外,下次骗子会如何骗?银行业和做生意的如何防范?

《天使投资》避险=控制风险,而不是完全不冒险!毕竟,风险与回报是正比。//@DoReader: 骗子不骗子,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家都承担风险。不过有些时候,输赢在人不在天。遇到正直的创业者,砸锅卖铁也会将投资人的钱再赚回来还上!!//@老牟的微博: 没文化,真可怕!没常识,真倒霉!没眼光,做不久!制造业&加工业&互联网傻傻分不清,时代变了,实干已经创造不出瞎忽悠的利润了,这种事以后会陆续上演,有兴趣的多学学怎么瞎编故事,毕竟这些人也就那尿性,资产重新分配而已当看笑话就好了![偷笑]

打工要赚钱,创业也要赚钱,投资就更要赚钱。很多基金拿众多血汗钱去投资,放高利贷是理所当然的赚钱之道。创业者要檫亮眼睛//@杨东标:都是投资者贪婪,想不劳而获,只想利益最大化赚更多钱。没雪中送炭,只有趁火打劫。不要说创业者没诚信,是骗子没诚信…投资者只放高利贷的,不要标榜是天使。给自己立牌坊

SCMP_南華早報:【中信资源:法庭找不到存在青岛港的铝】中国最大国企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资源称,法庭无法找到公司存放在青岛港的12万3446公吨铝。据报导,中信资源提交给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一份声明称,公司向法庭申请颁令寻找被扣在青岛港的铜和铝,但法庭表示,其中大约12万3446公吨的铝无法找到。
巴曙松:据英国《金属导报》,青岛港上周开始专项检查,调查通过重复质押仓储收据获取贸易融资的行为。业内人士对路透社表示:青岛港现已中止铝和铜的出港,该调查将打击矿石市场,一些外资银行可能会停止为中国企业进口大宗商品提供融资。

http://www.laohucaijing.com/series/special/18


青岛银行业集体陷德正系骗贷案 18家银行涉案160亿
2014-06-17   21世纪网
  青岛港金属贸易融资的“骗贷”金额或刷新历史纪录,在青岛的18家中资商业银行集体卷入其中。目前,在青岛乃至全国的银行业都“风声鹤唳”,银行对此无一不讳莫如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独家消息显示,仅“德正资源”及其关联公司在18家银行的贷款金额就超过160亿元。风险正在暴露,而这个数字可能还将继续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权威渠道获得的资料显示,其中,仅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恒丰银行、农行、日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潍坊银行、建设银行、威海银行、光大银行、齐鲁银行等13家银行,针对德正系起诉的立案金额就已达到近52亿元。
  据了解,此案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目前,青岛市公安局已经设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德正系”实际控制人陈基鸿已于4月29日被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其他部分涉及骗贷案的核心人员或已外逃。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德正资源、佳欣置业等公司均有人员被控制。
  对于各家银行的贷款金额和风险敞口情况,青岛市银监局相关人士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暂不方面向传媒披露”。
  18家银行涉案
  权威人士表示,目前青岛市政府已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正在紧急排查各家银行的涉案情况。目前,初步了解的情况是,“德正系”骗贷案所涉及的中资商业银行为18家,贷款总额也从此前的147亿元上升到160多亿元。各家银行的风险敞口还在统计中,目前约达到9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涉案的18家银行中除了工行、交行、民生、进出口银行和河北银行外,其他13家银行已经向法院起诉,相关贷款总额已近52亿元,且这个数据可能还在增加。
  青岛一国有大行信贷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青岛本地的或者在青岛有分支的银行基本上都牵涉其中,因为原来德正这样的都是优质客户,大家抢着做。”
  知情人士表示,在上述13家银行中,涉案金额最大的是中国银行。“别的银行一般是青岛分行或者某支行给德正系公司放贷,而中国银行是山东省分行直接合作,业务很大。贷款约为20亿元,仅目前已经立案的金额可能就接近13.44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仅次于中行,中信银行青岛分行的立案金额约为5.8亿元。恒丰银行青岛分行排第三位,约5.6亿元。农行方面,仅青岛市南第三支行就有约4.7亿元,单笔贷款金额过亿元。其他的情况是:日照银行约4.1亿元,兴业银行3.1亿元,招商银行3.07亿元,华夏银行2.7亿元,潍坊银行约2.44亿元,建行青岛四方支行约2.38亿元,威海银行约2亿元,光大银行约1.76亿元,最少的齐鲁银行也有6352万元。
  还有知情人士表示,以上数据只是银行的部分风险敞口,还未完全暴露。另外,其他5家银行的涉案金额可能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贷款排前三位的分别是进出口银行、中行和民生银行,进出口银行贷款的金额约22亿元,中行约20亿元,民生银行约10亿元,进出口银行可能风险敞口较小。”
  多家银行紧急起诉
  由于“德正系”的主要骗贷方式是利用仓单重复质押,同一质押物可能质押给多家银行了,所以案发后银行先下手为强,多家银行迅速向法院起诉,要求“德正系”相关公司返还金融借款。
  某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透露,从5月底至今,已有十几家银行在起诉“德正系”,涉及的公司包括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化隆先奇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融资方。“法院每天都有银行的律师去立案,已经立了100多个案子了,每个案子的标的金额都在千万级以上。”
  除了“德正系”旗下的一些公司,或有更多与德正资源、德诚矿业合作的进出口企业及金属企业也卷入其中。
  在青岛港大港厂区最高的建筑综合楼16层,一家名为“青岛鸿途物流有限公司”的企业已经被青岛市公安局查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刚一出电梯,便有警察过来问询情况。这家公司在公开资料上也自称隶属于德正资源集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涉案的货物已被相关部门查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青岛港内部位于港华路7号的综合楼门前看到,大约有四五个足球场大的保税区仓库,堆放了约三四米高的铝锭,仓库门已经上锁,但没有封条,周围不时有警察来回走动。知情人士透露,这些都是相关部门封存的货物。
  前述国有大行信贷经理表示,“在金属贸易中,货物卸下来以后一般存在港口的仓库,仓单是企业货物存放在港口码头的凭证。一般银行对小型仓储公司出具的仓单不太认可,青岛港旗下出的仓单银行容易认可。”
  至于青岛港旗下的大港分公司有无涉及重复开仓单问题,青岛港相关人士称,“正在配合警方调查,如果有员工涉及到,一定支持依法惩处,绝不包庇。”
  信息不对称
  前述信贷经理认为,“德正系”骗贷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利用了银行信息的不对称。“银行信贷人员一般只能确认仓单的真实性,但是很少去仓库看,即使去现场看了也无法知道这批货物之前已经质押给别的银行,进行过融资了。”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高管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质押物重复质押多次融资骗贷的事情早在十年前就发生过,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现象。上一波的钢贸风波也是类似模式。
  一货多押难禁止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利用银行之间背对背的信息不对称。而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仓库的配合很难完成,这其中也有一些信用风险。另一银行人士王先生也表示,“重复质押的情况在贸易融资中很普遍,不少仓储公司都会给关系好的企业多出几张仓单。同一批货物有多个仓单,向多家银行质押融资。一般银行也不会去核实,有了仓单就相信了。”
  王先生认为,在铜、铝、铁及等产品行情好的时候,风险都释放了。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银行也担忧风险,就会要求企业增加信用证的保证金,或者收缩贷款,企业资金链断裂后风险就暴露出来了。此外,银行在“骗贷案”案发以后,也提高了金属贸易融资中信用证的保证金。“原来根据企业的情况,一般保证金约在10%-30%,骗贷案爆发后,各家银行都提高了保证金比例,最低的30%,高的能达到50%。”
  为什么是“德正系”?
  有与陈基鸿相识多年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陈基鸿协助调查的原因可能和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的‘落马’有关,当年毛小兵在西部矿业,公司增发时陈基鸿实际控制的湖北鸿骏投资有限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
  工商资料显示,湖北鸿骏投资有限公司2002年注册在湖北武汉市,注册资本30100万元,陈基隆担任法定代表人。股东中分别为自然人陈基隆、冯敏、郑国贤,出资额为别为11438万元、602万元和18060万元。
  此前有消息称,“德正资源骗贷案的爆发是由于陈基鸿旗下的实体产业资金链断裂而暴露”。上述知情人士却表示,据其了解,此案爆发“与实体经营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陈基鸿被要求协助调查后,其外面的一摊业务就群龙无首了,不少参与骗贷的人都跑了。”
  据了解,目前陈基鸿、陈基隆兄弟均已加入了新加坡国籍。
  此外,该消息人士还表示,陈基鸿旗下的“德正系”骗贷案涉及的金额后续可能还会陆续暴露出一些,有可能会突破200亿元。如果加上民间借贷,可能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所掌握的情况是,陈基鸿民间借贷的数额不低于30亿元。”知情人士如是表示,
  “资金流向哪儿了?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事儿。陈基鸿嗜赌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还有他融资的财务费用过高,中间一些操作费用也非常大,可能还有些不规范的操作,所以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财物黑洞”,知情人士透露。
  知情人士表示,陈基鸿的摊子铺得很大,投资的很多项目都是不赚钱的,只是为了增加资产而进行融资。
  “除了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比较赚钱,其他厂几乎都是不赚钱的,只是融资的道具。”
  资料显示,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为德正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CPI)合资兴建的煤电铝项目。其中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6.8亿元,拥有公司控制权,陈基鸿旗下的公司德正资源出资4.38亿元,陈基鸿控制的另一家公司“新加坡大陆咨询有限公司”出资11.78亿元。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霍煤鸿骏是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盈利较好,但是陈基鸿也没有从中获得什么现金分红。这家公司也是他参与的公司中最为健康的,因为国企也不会让它参与骗贷操作。”






青岛港融资骗贷案主角陈基鸿何许人?
2014年 06月 17日 cn.wsj.com
青岛港的运营商证实,有关部门正在对涉及铝和铜库存的融资骗贷活动进行调查。

21年前,陈基鸿在中国西部青海省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家铝冶炼厂。
靠着抓住一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机遇,现年48岁的陈基鸿创建起了一个资源帝国,并且进入了中国一家知名国有矿业公司的董事会。他住在新加坡一栋高档公寓内,成了这个富裕的城市国家的公民。
现在,陈基鸿在中国被拘留,他在快速崛起后又快速陨落,许多西方银行家担心无法收回发放给他的以大宗商品做抵押的贷款。陈基鸿是否已因涉嫌犯罪而被起诉目前还不清楚。
一些西方银行的管理人士称,银行家们现在急于了解,与陈基鸿位于华东港口城市青岛的公司德诚矿业(Decheng Mining)有关的实体是否重复抵押了同一批大宗商品,从外资和中资银行骗取多笔贷款。
青岛港的运营商证实,有关部门正在对涉及铝和铜库存的融资骗贷活动进行调查,但青岛港本身不是调查对象。该公司的声明未提及陈基鸿或德诚矿业。
中国官方未公开对调查发表评论。
记者尝试联系陈基鸿,但未成功。不清楚他或他的家人是否已聘请代理律师。陈基鸿是德诚矿业母公司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Dezheng Resources Holding Co. Ltd.)的董事长。
陈基鸿被拘留发生在如下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业界官员担心中国借款人通过大宗商品抵押进行的融资活动或有违规之嫌,而且,北京方面担心随着中国进一步向外资开放,政府将难以控制金融系统的信贷流动。
由于中国监管部门已采取措施抑制国内的信贷扩张,大宗商品贸易商们也和其他借款人一样,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海外寻求短期贷款。
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估计自2010年以来,通过大宗商品抵押进入中国的贷款规模约为1,100亿美元,约占同期中国短期债务总规模的三分之一。虽然使用大宗商品做抵押获得贷款的做法在中国合法。但中国有关部门今年4月表示,担心这种做法可能给金融体系带来风险。
除了担心青岛港的问题外,西方银行还表示,他们担心位于青岛港以北大约150英里(合241公里)的蓬莱也可能发生了这类骗贷事件。西方银行家和中国金属贸易商说,外资银行已暂停开立涉及大宗商品融资交易的新信用证。
中国调查骗贷的消息已打击了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因市场担心,一旦这类抵押融资交易解除,中国的贸易商可能不得不将大量铁矿石和铜推向市场变现,以便偿还贷款。截至上周五,本月纽约市场铜价已下跌3%左右,但周一午盘时,铜价上涨约0.9%。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是从公司文件、公告,以及对公司员工、银行家和贸易商的采访中汇总了关于陈基鸿的细节。
陈基鸿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84年,还不到20岁的陈基鸿就创建了一家运输公司,六年后他开始专门从事金属贸易。
陈基鸿1993年在中国西部的青海省创立了从事铝电解的化隆先奇铝业有限责任公司(Hualong Xianqi Aluminum Industry Ltd.)。青海拥有大量铝土矿和煤炭资源,这两种资源对于电解铝业务都非常重要。化隆先奇铝业的建立令陈基鸿得以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获利。受来自中国的需求推动,2001至2008年期间全球铝价上涨接近两倍。
2004年至2012年,化隆先奇铝业的年产量增长一倍,达到160,000吨。公司记录显示,陈基鸿建造了更多电解铝厂。陈基鸿旗下新加坡子公司中骏资源(Zhong Jun Resources Pte. Ltd.)估计,陈基鸿所有相关企业每年电解铝产量为110万吨,根据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价值约18亿美元。
陈基鸿旗下业务的扩大令其得以结识了中国最大矿业企业的一些高管。2004年他加入了大型国有矿产品生产商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Western Mining Ltd.)的董事会并任职至2006年。
公司文件显示,与许多中国资源类公司的所有者一样,陈基鸿约十年前也进入了房地产领域。他的这一入市时机非常理想。
2008年,中国政府推出了旨在帮助国内经济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4万亿美元刺激计划。该计划推动中国金融系统放贷大幅增加并在青岛等城市引发房屋建造热潮。
陈基鸿控制下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目前在青岛开发的项目至少有四个,据该公司网站显示,这些项目包括住宅项目Brocade City以及在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多功能开发项目。
但最近房地产开发商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比较困难,因为中国领导人担心信贷激增之后有可能出现违约现象。
一年前,政府允许中国的银行间拆款利率急升,此后信贷增速不断放缓。地产价格也开始下降,特别是在青岛这样供给严重过剩的较小城市。5月份青岛的住房销售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9%。
蓝橡资本(North Square Blue Oak)驻北京的金属分析师Frank Tang表示,政府推动下的信贷大潮过去之后,中国的金属贸易商更多地转向了以大宗商品作为抵押的贷款。
贸易商称,这部分钱不少流向了大宗商品之外的其他商业领域。
实达期货(Star Futures)金属交易员Jerry Chen表示,几乎每位从事抵押融资的贸易商可能都在同时涉足房地产开发,因为房地产行业可带来更高的回报。
据西方银行人士称,包括渣打集团(Standard Chartered PLC)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在内的多家外资银行以存放在青岛港的抵押品为抵押,发放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贷款。他们表示,这些贷款的一部分流向了与德诚矿业有关的实体。他们还称,他们正在努力查明该公司是否使用同一抵押品申请了多项贷款。渣打集团和花旗集团承认存在与中国商品融资有关的潜在问题。他们尚未透露相关借款机构以及贷款规模的详细情况。
中国有关部门担心信贷过于紧缩,允许大宗商品支持贷款不断增长。但投机人士利用这一渠道在海外市场低成本借款然后从中国的较高利率中获益,官员们对此感到担心。这种做法涉及到进口大宗商品(主要是铁矿石和铜),然后将这些库存作为抵押品来获得外资贷款,然后在国内进行投资。
一年前,监管机构颁布新规,降低了企业可以获得的大宗商品抵押贷款额度。高盛称,此举导致公司开始使用其他大宗商品作为抵押品来获得贷款,包括棕榈油和大豆。
陈基鸿和他的兄弟兼商业伙伴陈基隆后来成为新加坡的入籍公民。新加坡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称,向陈基鸿提供了领事协助,但并未确认他被拘留。记者尝试联系担任集团多家子公司董事的陈基隆,但没有成功。
德正资源于2004年在青岛成立。据参与项目的总部位于山西的一家国有矿业公司称,德正资源是一个复杂的合资公司网络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开发柬埔寨一个年产240万吨铝的项目。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两兄弟于2006年成立了两家房地产公司:青岛锦绣前程投资有限公司和青岛佳欣置业有限公司。
最近,铝生产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受供应过剩拖累,过去三年全球铝价下跌了三分之一。
德正资源三层办公楼的一名保安称,有几周没见到陈基鸿了。该办公楼位于青岛一个安静的住宅区。
员工们说,公司及附属公司运转正常。其中一位员工称,公司仍在向员工供应午餐,但他确实想知道陈基鸿在哪里。







青岛港骗贷风波:西方银行忧被骗贷 急寻青岛涉事贸易公司
2014年6月12日    《华尔街日报》
中国的银行家们正在关注一家大宗商品贸易公司的行动,这些银行家正努力寻找他们认为被用作贷款抵押品的金属,但这些金属似乎被用于了多次抵押。
青岛港的运营商本周称,中国当局正在调查一起指称欺诈案件,该案涉及存放在该港口的金属,这些金属涉嫌被用作获取多笔银行贷款的抵押品。
一些西方银行的数位管理人士称,他们向与青岛企业德诚矿业(Decheng Mining)有关的实体发放了贷款。这些高管表示,现在他们正在调查这些实体是否为同一批抵押品出具了多张仓单,用于抵押多笔贷款。
他们还在试图联络德诚矿业母公司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Dezheng Resources Holding Co. Ltd.)的董事长陈基鸿。这些银行家表示,陈基鸿已被中国有关部门拘捕,目前无法与其联络。
记者未能联系到陈基鸿本人,也未能联络到青岛警方、德诚矿业和德正资源发表评论。
这起调查打击了一些大宗商品的全球价格,因为人们担心中国可能进一步打击将金属用于贷款抵押的做法,这可能导致这些交易被解除,进而导致大量相关金属被抛售。
以大宗商品作为贷款抵押的做法在中国是合法的,数十亿美元资金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国,帮助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中国有关部门今年4月表示,担心这种做法可能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
调查此事的银行家们称,他们一直无法进入青岛港对抵押品进行评估。这些银行家中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要等到他们获准进去查看这些抵押品时,他们才能知道损失的程度。
知情人士透露,一家西方银行的调查人员周二也未能查看存放在蓬莱港的抵押品。蓬莱港位于青岛以北约240公里处。
陈基鸿是新加坡公民,他也是总部位于香港的中骏资源有限公司(Zhong Jun Resources Company Ltd.)的董事。中骏资源在新加坡有办事处。
中骏资源的一位秘书说,她已经好几周没有见到陈基鸿了。新加坡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称,正在向陈基鸿及其家人提供领事协助。
这位发言人没有透露陈基鸿的更多情况,也没有提到他是否已在中国被拘留。
担心贷款收不回来的银行已经减少了向金属贸易商的放贷规模,这可能会导致中国进口下降,进而影响到全球多个大宗商品市场。
被卷入调查的西方银行的管理人士称,银行向那些用铜、铝等存放在青岛港的金属作抵押品的贸易商提供贷款。青岛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银行会在拿到显示抵押品证明的仓单后放款。但是它们现在担心,那些抵押品可能被重复抵押给了其他银行。
青岛港保税区坐落在青岛市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保税区之一。它的旁边是六车道高速公路,来往的12轮大卡车带起尘土飞扬和巨大噪声。保税区内最大的仓库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记者未被允许入内。
德诚矿业的办公室位于青岛市的东南部,在一栋三层楼内。德诚矿业门口的一名保安说,公司员工已经离开,但该公司似乎在正常经营。
周二早些时候,中国国有企业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Citic Resources Holdings Ltd.,简称:中信资源)在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公告中称,已就其在青岛港保税仓库内的金属资产,向青岛法院申请并取得查封令。中信资源表示,公司有若干氧化铝和电解铜存放在青岛港保税仓库内。
据一名知情人士说,一些西方和中资银行也申请了类似的法院查封令,试图锁定抵押品。但这位知情人士称,法院查封令无助于解决多家银行要求得到借款方承诺给它们的同一批抵押品的问题。



青岛港骗贷风波 全球紧张
六月初,南非标准银行发布一则声明,称在中国青岛港金属库存有不正常情况,该集团正在调查中。这则简短的声明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银行业引起轩然大波,把当地政府着手调查的金属仓单骗贷事件推向世界。调查目前仍在继续,事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金额达数亿美元。在风暴的中心,青岛港大港保税仓库紧闭的铁门之后,是关于中国经济的何种真相?
调查的核心是一家名为德诚矿业的民营贸易公司,将其存放在当地保税区的铜、铝和铁矿石的仓单反复抵押,骗取数家银行的贷款。消息人士称德诚的董事长,新加坡国籍的陈基鸿已经被警方控制。德诚的母公司是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陈基鸿本人还兼有位于香港的中骏资源公司的董事一职。《西方银行忧被骗贷 急寻青岛涉事贸易公司》一文对外资银行了解的调查进展有详述,并用图表展示了金属抵押贷款的过程。
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公司骗贷曝光,为何会引起全球关注?因此事涉及多方,击中了市场对问题普遍性的担忧,而此番银行敞口究竟多大仍然不明。一周之内,数家银行已经叫停大宗商品相关融资。资金紧张的贸易商可能被迫抛售金属库存,影响全球价格。而当融资用途的金属进入现货市场,亦会减弱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国占全球铜需求的40%,铁矿石需求的2/3。
涉足这场风波中有多家公司,除被查的德诚公司和提供仓储服务的青岛港之外,有不少本地银行提供贷款,而与贸易商有往来的国际银行包括渣打、花旗、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 NV)、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和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 PLC)。本报《多家银行调查金属仓单骗贷行为》一文中,报道多家外资银行已经派员工到其他仓库检查抵押品情况,以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但董事长陈基鸿无法联系,据信被警方控制;外资银行调查人员也未获准进入仓库,核实库存。银行调查人员希望查看距离不远的蓬莱港仓储情况,同样未被获准进入。
可能受到影响的贸易公司也逐步浮出水面,既有国内也有海外贸易公司,如主要交易石油、能源产品及工业大宗商品的日内瓦公司(Mercuria Energy Group Ltd.),和瑞士矿业及贸易公司嘉能可(Glencore PLC)。贸易商亦采取应对措施,有的考虑将库存金属运出青岛港,移至韩国、台湾或伦敦金属交易所仓库。同时,数家银行和贸易商寻求法院保全,如中信集团控股的中信资源于6月10日向青岛法院取得查封令,以保全存放于青岛港的氧化铝和电解铜。但即使查封保全,也不能解决被多次抵押的货物归属问题。
一位受访的银行高管说出所有人的担忧:青岛港的问题是个例,还是会成为更多问题的引爆点?分析师称,青岛港的铜库存大约为50,000吨,相比之下,上海的铜库存有800,000吨。
事有凑巧,青岛港仓库的管理方新近赴香港上市。 这家国有港口运营商也是半年之内第二家在港上市的中资港口运营商,紧跟在去年12月IPO的秦皇岛港之后。按吞吐量计,秦皇岛港是国内最大的煤炭港口运营商,而青岛港涉及多种大宗商品,包括铜、铁矿石和农产品,名列全球第七,全国第三。不难想象,上市首日(6月6日)青岛港即跌破3.76港币的发行价,6月10日,其收盘价为3.63港币。
为何青岛的贸易商们以金属融资? 《多家银行调查金属仓单骗贷行为》一文中亦有分析:银行放贷收紧,企业融资困难,用大宗商品抵押贷款成为获得资金的捷径。不少中国公司开具信用证购买大宗商品之后,再用仓单做抵押,以较低的离岸市场利率借入美元,转手投资在高收益的国内项目上,套利并偿还美元贷款。
对重复抵押融资的担忧并非一夜之间出现。三月,因为中国政府打算调查铜抵押骗贷的传闻,全球铜价下跌10%,此后价格逐步恢复。但大宗商品抵押贷款似乎并未因此减弱,例证之一是,尽管中国经济放缓,四月铁矿石和铜的进口量仍以两位数增长。
此次调查虽然引起不少恐慌,外国投资者却看好背后的政府决心。Wells Fargo全球策略分析师Sameer Samana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这类融资行为的泛滥会严重打击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他认为调查显示出中国政府打击腐败和建立透明金融市场的决心之大,或许超过了海外观察者的预期。





中信资源主动查封存货 青岛港骗贷案现“多米诺效应”
2014年06月11日 每日经济新闻  
在青岛港(06198,HK)正式承认调查金属贸易融资骗贷问题后,随着调查深入,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信资源),采取行动保护其存放在一个仓库的金属。


6月10日,中信资源(01205,HK)发布公告称,已在今年6月3日就该集团的氧化铝和电解铜向青岛法院申请并取得查封令。
对于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中信资源称,在该调查的情况清晰前,公司不能准确评估其存放在青岛港的氧化铝和电解铜或对该集团的影响。不过,来自上海方面的消息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受青岛港调查事件影响,银行本周已有所动作,并开始缩减融资铜方面的信用证额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从事金属融资的企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但受事件波及的更多将是中小贸易商。
与青岛港6月6日公告类似,中信资源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回复中,亦提及“第三方”,但表示不知道青岛港公告中所指的“第三方货运代理”为何人。
中信资源申请查封令
端午节期间,青岛港调查贸易融资骗贷的消息,在大宗商品市场引发了新一场风波。目前,该事件继续发酵。
6月10日早间,中信资源发布公告称,针对6月6日的公告(指6月6日青岛港在上市首日发布的澄清公告),官方对若干存放在青岛港的铝和铜产品的调查或会影响本集团。
青岛港方面在6日的公告中称:于2014年5月31日,该公司大港分公司接获相关公安机关的函件,指出其正调查一宗指称欺诈案件。
6月10日,中信资源在公告中称,集团的进出口商品业务拥有若干存放在青岛港保税仓库的氧化铝和电解铜。在6月3日,中信资源向青岛法院申请并取得查封令,青岛港的有关单位已收到通知协助执行查封令。
中信资源的母公司是中国最大国有企业之一的中信集团。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及煤的开采、发展及生产;进出口大宗商品,以及铝、锰的投资。
6月10日下午,中信资源方面通过邮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称:为了保障集团的整体利益,避免产品于调查阶段被第三方存取,于是主动先封存扣押该批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青岛港与中信资源的公告均提及“第三方”。
6月10日下午,中信资源向记者表示,公司不知道青岛港公告中所指的“第三方货运代理”为何人,亦不便评论其他公司的公告。对此,青岛港相关人士则表示,对于调查具体情况尚不得而知,相关内容以公司6月6日发布公告为准。
此外,中信资源方面同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事件仍在调查当中,集团仍在估算其对整体业务的影响。”
此前有媒体报道,涉案企业为德诚矿业,为青岛当地一家贸易企业。报道引述一位业内人士称:“这次出事的是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经营铝土矿贸易。因为公司资金链断裂风险暴露,老板目前已被控制。”
6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以客户身份与参股德诚矿业的德正资源控股方面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德诚矿业与德正资源老板实为一人,当日未见到其人。
此外,关于德诚矿业相关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德诚矿业方面的工作人员已有数日没有上班,具体去向不明。
消息称银行缩减信用证额度
中国最重要的金融公司之一采取行动或许只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
本周,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相关表述称,西方银行担心潜在的欺诈行为已经在又一个中国港口蓬莱显露出来。据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外资银行担心,蓬莱港可能也发生了骗贷情况。据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调查人员无法再次获取这些存放在蓬莱港的抵押品。
公开资料显示,蓬莱港位于青岛港以北约240公里,为烟台港集团全资子公司,货运包含铝矾土、矿石、煤炭、钢材等货种的装卸、仓储堆存、保税及转水业务。
一家西方银行的一名管理人士称,事情的发展令人担心,有迹象显示,最初发现于青岛的骗贷行为范围,可能比预想的要广泛。
一位铜行业资深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国内的融资铜方面,骗贷的事情之前并不多见,但因相关调查的进行,外资银行率先收紧金属领域的融资。
6月10日中午,上海方面的一位消息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仅从融资铜领域而言,受青岛港调查事件影响,银行本周开始缩减信用证额度。
上述资深人士表示,包括渣打集团在内的至少六家放贷机构曾向用存放在青岛的铜或铝作为抵押品的贸易公司提供贷款。消息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情况明了之前,一些展开调查的外资银行,已暂停与国内贸易商达成新的融资交易。
有分析称,如果中国出现银行退出大宗商品融资的进一步迹象,则可能扰乱全球市场,继续搅乱本已沉重的大宗商品市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骗贷传闻传遍市场,上周伦敦铜价下跌了2.3%。周一铜价继续下跌,跌幅0.3%,至每吨6670美元。



杭城银行收紧钢贸商贷款
2012-02-29  来源:银货通在线
   本月江苏无锡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陷入“跑路”传闻,有钢贸背景的福建某县级市上海商会的名誉会长黄某被爆跑路,两者涉及的银行贷款都超过了亿元。
  去年福建钢贸商缪氏三兄弟因为挪用银行贷款炒期货,浮亏2亿元,最终被逮捕起诉。事发后不久中国银监会出面表示,将大力推进落实贷款新规,防范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各大银行随即加大了对钢贸企业贷款的审查、监管力度。
  就在那个时候做了十年钢贸生意的老汪贷不到款了。
  随着越来越多钢贸江湖大佬的城门失火,像老汪这样的中小钢贸商面临着被银行“错杀”的危险。
  变味的钢材贸易
  在杭州运河钢材市场做业务员的小蒋说,市场里一家由福建人开的钢贸企业,基本上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亏本销售,结果没过两年企业老总开上了豪车,门店规模扩张了一倍。这位老总不靠钢材买卖获利,他们利用银行在钢材质押和企业互保贷款中的漏洞,架起了一条条灰色金融链,这一模式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有追随者。对此快报曾做详细报道《杭州螺纹钢库存连创全国第一 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金融链条》。(详见2011年4月8日C01版)
  简单来说,李国清他们做的是钢材重复抵押,将获得的贷款作其他投资。因为银行之间的质押信息互不相通,一批钢材在质押给一家银行之后转而会质押给另外的银行,相当于仅用一批钢材就能获得数笔贷款。
  在正常情况,银行以钢材市价的60%-70%给钢贸商贷款,除非市价跌去三成银行才会有风险,而现在一批钢材被重复抵押,贷款就失去了实物抵押的基础。
  日前记者询问省内一家由福建人出资兴建的钢材城,入驻后是否可以帮忙找担保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担保公司在钢材城落成之时就有。
  这就意味着只要市场方面点头,担保公司就能为企业证明,市场的仓库也可以直接开具相关证明。加上该市场引入了不少做房产抵押的钢贸商,能保证仓库里的钢材数量,即使银行业务员来查也能借由他人的钢材蒙混过关。
  据市场里的商户透露,去年这个市场的仓库被银行查封过一次,那时大家才发现自己的钢材被放在了其他人名下。
  跑路潮刺激银行神经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从银行骗来的贷款很少会用于利润微薄的钢材交易,更多的会流向期货、房地产投资或者民间借贷这样高回报、高风险的领域。一旦行情出现变化,这笔贷款很有可能成为银行的呆账、坏账。
  缪氏三兄弟被起诉后,公司的钢材库存以及质押资产被变卖,由福建周宁在上海的商会出面筹资还清了银行4000万元的贷款。
  然而并不是每个钢贸商的背后都有这么一个商会,现在有多少钢材和钢贸商涉及违规贷款仍是未知数,但能肯定的是钢材和钢贸商一直是各大银行优选的贷款抵押品和贷款对象。
  按照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的测算,去年钢材贸易贷款可能达到了1.89万亿,占整个银行新增贷款的25.4%。
  一洲事件后,国内钢材电子商务平台西本新干线的信息总监盛志诚曾向媒体表示,一洲集团事件的发生无疑会增加行业整体融资的难度。
  事实上去年缪氏三兄弟东窗事发已经给银行敲响了警钟。老汪说原来银行几个月不会来一次,有事也只是打打电话,去年下半年以来业务员来查仓库的频率明显上升。他在银行的贷款也是那个时候出现问题的。
  钢贸商遭遇“资金劫”
  去年6月份老汪有一笔银行承兑快要到期,银行工作人员早早打来电话,希望他早点还款,并提示他可以帮忙做其他形式的贷款,利息更低。因为和那家银行合作了多次,一想到马上就能贷款,老汪就把500万元打给了银行。
  结果他始终没有等到新贷款的到来,而且原来可以马上取回的上百万承兑保证金也被银行“截留”。
  “当时业务员的意思是如果取走这笔保证金就不能保证以后能贷到款,而且对方一直表示新的额度马上就要到了,我还是很有希望的。”就这样老汪足足等了四个月,最后好说歹说拿回了保证金,也终止了和这家银行的合作。
  这四个月期间,老汪多次遇到资金紧缺的情况,全靠同行救济。
  “不过话说回来,贷到款未必能赚到钱。”老汪说。钢贸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量的要求很高,在银行不断提高贷款门槛的情况下,原本就利润微薄的钢贸企业看上去就像在替银行打工。
  老汪说去年银行加紧对钢贸企业贷款的审核后,以钢材作抵押的银行贷款利率已经从月息六七厘攀升到1分2厘左右,还不算中间产生的其他费用。
  去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发布《中国钢贸商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82%的钢贸商认为,在钢铁贸易企业经营成本中,“资金成本”增长最为明显。
  银行纷纷限贷钢贸商
  央行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资金面逐步宽松,银行票据贴现率也大幅下降。但对杭州的钢贸商来说,融资的寒冬似乎刚开始。
  小张是一家股份制银行杭州分行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本月以来,他不断接到钢贸商的电话,要求钢材抵押贷款,他不厌其烦地向人家解释,银行在收紧钢贸贷款规模,新客户一律不做,老客户能否做要看具体情况。
  “我们现在只给续贷钢贸商做抵押融资,新客户材料报上去第一轮就被砍掉了。”小张说,他只能向客户推荐其他银行。实际上,他推荐的如中信银行等目前政策类似。而招行、广发及江苏银行杭州分行等银行也在大力压缩这块业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放在去年上半年及之前,钢材和钢贸商一直是各大银行优选的贷款抵押品和贷款对象,是大家争抢的客户。一些中小银行尤其看重钢贸类贷款,业务冲量快,“比如开具一个亿的银行承兑汇票,就有5000万保证金存款”。
  工行、建行等一些支行已经暂停钢贸贷款。工行城西一家支行的负责人说,他们目前不接受成品钢材的抵押贷款,但钢坯、钢锭等可回炉的原材料除外



江苏10行长被撤的背后
2013-8-21 许一力
   昨天的财经头条是,今年江苏全省因钢贸市场融资黑洞被撤职或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支行行长多达十名左右。如此多的支行行长因经营中的同一种风险而断送前程,这在江苏金融发展历史上较为罕见。
不知道是不是怕影响太大,这个头条没过一阵就下了。
按照报道,上半年,江苏钢贸市场不良贷款余额为213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惊人的42%,较年初上升23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江苏的5家大型银行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中,钢贸贷款占到56%。
显然这些行长被钢贸商捏住把柄了。钢贸黑洞究竟该怎么解释呢?也一定会有人将钢贸融资和前段时间闹得沸反盈天的融资铜事件相关联。其实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从事件名字和目前的结局就可以看出,钢贸融资并不是国家或者银行系统的一种正规融资方式。虽然各家钢贸企业运作手法上可能不一样,但基本方式都是相同的:利用钢铁贸易作为鱼饵,从银行拿到数倍的贷款资金,然后将此资金投入别的领域博更高的收益。
钢贸投资具体的经典做法是:以钢铁贸易作为融资的平台,从银行获得贷款,购买等值或者更多价值的钢材之后再利用钢材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结果以少博多、贷出更多的钱,拿到钱之后,或者去房地产市场搏击获利,或者再从事高利贷获取更高利润。
在钢贸企业内流传着一种说法,只要有1000万元,就能套出4000万元的银行资金。例如,先有1000万元贷款作联保联贷,这项制度的优点是,企业不用向银行提供抵押物,通过联保能得到更大的银行资金。假设通过联保联贷从银行贷款2000万元,将2000万元下单购货,拿购到的钢铁做重复抵押或者虚假抵押,从银行套出远高于2000万的资金。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环节,一个是联保联贷。一个是重复抵押或空仓抵押。
联保联贷是这样的。最初,它常见于中小钢贸企业。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无抵押物,所以银行就创新了这种模式。联保联贷业务一般由三家到五家企业自愿组成一个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协商借款金额,联合向银行申请授信,联合对贷款提供担保,每名成员均对小组授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尽管这种模式存在争议,但还是有银行愿意做,只要有一家银行做了这种业务并且在行情好的时候赚钱,其他银行也随之跟风效仿。
整个市场的繁荣被杠杆放大。但反作用也特别明显,市场不好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大面积集体违约。
至于重复质押怎么做到呢?
钢贸圈普遍存在同一批货物抵押给一家银行获得贷款后,再重复抵押给另外一家银行,甚至还出现同一批货物在不同法人名下,由不同的法人进行抵押,申请贷款的现象。原因之一是钢材并非不动产,所以不需要办理抵押登记,进行公示,非常容易造成企业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此外,钢材由于没有产品编号和生产批号,容易混淆视线。
还有一种叫空仓抵押。在企业找银行开信用证的时候,钢材在仓库里,仓单提货单也放在仓库,但是钢贸商与仓库的库管员可以互相勾结,制造假仓单。比如一批货开五六个仓单,第一家银行贷款时库里还有货,后面几家实际上抵押的是空库。
能看出来,重复质押或空仓质押的关键点在于货权认定,螺纹钢的仓库往往是贸易商自己的。相比之下,融资铜略有区别,为了有效控制货权,熟稔大宗商品融资的外资银行将多家LME下属仓储管理公司引入中国。这些公司专注于仓储,仓库的声誉和信誉要比几百吨货重要,所以一般不会牵扯到重复质押的问题。
可以看出来,重复质押和联保联贷对钢贸的副作用太大:那就是在钢材价格下跌时,那就什么问题都显现了。
说白了,钢贸融资就是一份货物在不同的当铺典当了N次,而融资铜则是空手套白羊,将一份不存在的铜贸易信用证变成货币甚至是几份货币。所以,通常银行对钢贸注重的是企业财务实力和担保方式,而对铜贸则是抓整个贸易链条的真实性和连续性。
钢贸融资最严重的是爆发在去年的年初,危机爆发前,钢贸产业对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近3%。以宝山、虹口、杨浦交界处的大柏树区域为例,方圆约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4500家钢贸企业,年交易规模超过5000亿元,是目前为止全球最集中的钢铁贸易交易商圈。然而随着危机爆发,钢贸商90%以上跑路,留下一堆烂摊子,和国内钢铁贸易上下游的全线重创。
这一过程中,福建李国清骗贷案就是一个典型的钢贸融资风险得以暴露的例子。此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非常清楚银行体系的漏洞所在。他开始找银行贷款,理由是要建立钢铁贸易市场,因为这个能推动当地的GDP增长,增加就业。当地政府官员一听,这不是好事一桩吗?于是,他很快就获得了经营所需的土地,同时他还利用钢贸市场这个招牌对外招商。由于他与银行的密切往来关系,所以他一方面能吸引商户入驻钢贸市场,另一方面还承诺给入驻的商户以经营贷款,这样做,双方似乎皆大欢喜。在有了商户入驻的情况下,他还告诉这些钢贸商户间要彼此密切配合,分别以各自钢材向银行进行担保并获得贷款,这样,商户们在获得贷款之后,再利用钢材进行重复的抵押贷款,结果,商户们利用了银行的初始贷款以及抵押贷款制度的漏洞,就能拿到几倍甚至几十倍于钢材的贷款,并用于发放高利贷和民间借贷,获取高额利润。
钢贸曾经爆出过很重大的问题,然而,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钢贸融资危机过去一年之后,特别是融资铜危机仍然余温未尽之时,江苏方面又会再度染指这一敏感的领域呢?
我想理由就是利益追逐。这么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钢贸市场运作需要大量资金的维持,从银行角度看,对其授信中收取的保证金存款能够迅速增加,综合收益也挺高,因此银行都会抢占区域内的钢贸市场。按照公开的资料,假设某地区的钢贸市场融资规模为1000亿元,如果平均成本按15%计算,银行能够取得近150亿元的丰厚回报,于是银行与钢贸企业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融资关系,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的酝酿和爆发过程。
后凯恩斯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海曼·明斯基有一个著名的假说——金融市场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他认为,只要存在着借贷,就必然会有不稳定性存在,而并不一定需要外部冲击。因为在经济体情形好的时候,一个投资方借贷的越多,他获得的利润就会越多。这些利润就会吸引其他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并推动举债水平和借贷水平的提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借贷累积的速度就会超过借贷者的还贷能力。
正是在这一阶段,这个经济系统爆发泡沫或者危机的基础早就已经奠定好了。这段话正好成为了对于钢贸融资和铜贸易融资两场投机泡沫最好的解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 12036313号-2 )

GMT+8, 2024-3-28 22:04 , Processed in 0.0249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WEBPLU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