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davids 发表于 2013-7-5 14: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3D打印真有用,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的公开放言,正映衬着全球热炒的3D打印在目前国内商业化应用领域,不及想象中美好的“尴尬”。

7月2日,在逼仄的车间里,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下称“滨湖机电”)总经理周建国无奈表示:“目前,大部分同行生存都很艰难。”作为国内第一批涉足3D打印业务的公司之一,滨湖机电至今亏损年份多过盈利年份。

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下称“紫金立德”)董事长连宁也坦言,“我们目前的现金流和资金结构仅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但若要扩大规模、新增投资或回收前期投资成本,基本上不可能。紫金立德被视作国内规模最大的3D打印公司,也是涉足该项技术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企业。

“3D打印不会达到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么夸张。”中国3D打印第一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生导师颜永年指出,但它起码是对现代传统制造业的补充,而目前,市场需求也正在放大。

有鉴于此,虽处境艰难,滨湖机电仍在谋划在武汉本地拿地新增厂房,而紫金立德也正在寻求资本化的方式,解决当前的资金瓶颈。

亏损现实:主要靠出口

滨湖机电简单的陈列柜上,摆放着用尼龙材料打印出来的水杯、造型独特的碗,以及将来可以用来打印的披肩。在公司厂房里,3D打印机被放置在空调间内,“每打印一层,机器就会自动往上堆积一层,逐层叠加。一个约8厘米高的杯子,需要花5个小时打印。”公司员工向记者介绍道。

滨湖机电的历史始于1991年,彼时,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机械制造专家黄树槐借助学校力量,租赁了华中科技大学一块1400平方米的厂房,创办了国内第一批3D打印企业,其主打产品是薄材料叠层快速成型系统。

“从1994年产品开始应用到商业化领域,至今,公司已累计销售各类规格机器200多台。”周建国介绍,公司3D打印产品包括lom、LSA、SLS、SLM四种,原料分别使用纸、液态材料、尼龙塑料陶瓷等粉末和金属材料进行打印。然而,公司至今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2012年,营收700多万元,亏损300多万元。

从科研院校延伸向商业化市场,是当前中国最主流的3D打印企业模式。“一批有技术的人才,将其科研成果商业化应用,开始市场化运作。”连宁指出。

他所代表的是新兴3D打印企业。2007年,连宁携其团队掌舵南京紫金立德,该公司由传统打印机企业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与以色列Solidimension公司合资建立,专业生产桌面式三维立体打印机。

但其产能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公司设计的年产能为2万台,但实际产出仅1000多台。”连宁告诉记者,产品在国内还基本没市场,主要靠出口欧美,内销和出口的比例为1∶9。

而面对国外更强大的竞争者,紫金立德寻找的市场定位是中等偏下的产品,应用领域分别为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和生物医疗领域,各自占比4∶4∶1。

“创业4年后,也就是到2011年,公司才开始实现销售收入,至今现金流也只能支撑公司正常运转。”连宁感叹。

成本巨大:市场规模不足

“在我国,3D打印业务的商业化运用已有近30年,但大都应用在工业领域,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颜永年指出,直到近3年来,行业发展才开始提速。

到目前为止,国内从事3D打印生产、服务、工艺等业务的企业估计还不到100家,其中,有核心技术的只有20-30家,而去年的市场规模也不到1亿美元。除了部分完全市场化的企业盈利能力尚可外,另外的企业生存环境艰难。

3D 打印可降低约50%的制造费用,缩短70%的加工周期,并能将复杂制造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这是其被看好的理由。

“但跟其他行业不同,3D打印的商业模式中,更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小批量生产能力。”周建国向记者解释:企业研发出新的设备后,可能一年卖不了几台、投入资金尚未回笼,就有新客户提出个性化要求。公司需再度投入更多经费进行新品开发,如此一来,资金压力凸显。

“比如说去年,滨湖机电投入200万资金开发了一种新产品,但当年公司总营收也只有700多万元,新品研发成本巨大,自然影响公司业绩。”他说。

紫金立德的技术初期是从国外引进,公司创立时陆续投入的3000多万美金中,有750万美金用于支付专利技术费用。连宁指出:“目前,我们基本完全掌握这些技术,但市场需求量尚未完全释放。”

颜永年也认为,最适合3D打印企业生存的土壤,应该是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即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且全民在教育、动漫、艺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增强后,才能让3D打印技术的市场范围扩大。

但与从业者最初的寂寞相比,如今的3D打印行业毕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市场需求也正在放大。

“我们的感觉很明显。”周建国举例道,有香港理工大学想与其合作打印房子,还有客户想找他们打印巧克力,甚至一些航天航空领域方面的需求量也开始加大。公司已计划在武汉再拿一块地,扩大生产规模。连宁也认为,今年行业增幅可达20%-30%。

“经过去年国际和国内的炒作,当前的中国3D打印市场已被催热。”连宁介绍,随着SDM(形状沉积成型)技术变成开放式,从业者只需订购全套零部件进行拼装,就可从事3D打印业务。这拉低了行业准入门槛,自去年下半年来,有不少民间资本涌入3D打印行业。目前,国内大多数3D打印企业都与风投接触过,紫金立德所接触的就不下几十家。

不过,资本追逐的是快钱。“2010年年初,欧洲一台小型打印机售价一般在2.5万欧元左右,行业毛利率约在50%左右。但如今,很多设备降价至1万多欧元,行业毛利降至20%左右。”连宁告诉记者,“因此,当这批资本赚一笔后,今年以来又逐步从市场上退出了。”

周建国向记者反思道:滨湖机电开拓市场的方式相对传统,主要靠参加行业会议、人际推广为主,但今年来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受限于资金压力,公司接到订单后得等到客户缴纳定金后再购买材料、生产、出货等,交货周期一般达到4个月以上。“如果合理解决资金,公司开拓制件业务后,市场前景更广。”他说。

连宁则认为,目前困扰3D打印企业的因素,还包括打印材料的限制。“未来市场需求会更多元化,会涉及民众工作、生活各个方面所需要的材料。但目前,专业从事材料研发的企业并不多,经常遇到材料供应商的困难。且数据获取也是3D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这方面的市场基本也没形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黄牟 发表于 2013-7-5 2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差大,制品价格贵,核心的工控受制于人,连打印耗材树脂都是,完全一个炒作的产物。08年中国手板制造业早已抛弃不用,搞不懂这么多年还拿出来炒作有什么意思?别跟我说金属打印,一个国产数控锣床的加工速度和精度都比这货高N倍,快N倍!
这些炒作的人有几个真正懂得中国制造业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牟 发表于 2013-7-5 21: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建议,发展3D打印,不如先发展机器人工业,一个灵活的机械臂能做的的东西比这个要多,效率要高得多!另外放开国家军工企业的某些限制,让更多的民营工业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这才是中国实体工业的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avids 发表于 2013-7-5 2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牟 发表于 2013-7-5 20:47
误差大,制品价格贵,核心的工控受制于人,连打印耗材树脂都是,完全一个炒作的产物。08年中国手板制造业早 ...

主要是耗材太贵了。还有一点就是做3D打印,是要在软件里做出3D模型。制作一个复杂的模型。工期也是很长的。貌似现在有可食用的耗材。如果可以的话,发展一下趣味的打印食品什么。。也会挺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avids 发表于 2013-7-5 23: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牟 发表于 2013-7-5 21:52
个人建议,发展3D打印,不如先发展机器人工业,一个灵活的机械臂能做的的东西比这个要多,效率要高得多!另 ...

其实个人觉得3D打印还是有可取的地方,比如应用来做小型雕塑,缩微场景,沙盘,小型建筑模型,还是有可取的地方。在电脑里做3D模型比人工搭建的模型更容易些,尤其是细节部分会更出色一些。其实这个技术早就有了,只不过没有被推广。同样平面打印机刚问世的时候也是很昂贵的。现在普及之后的价格很便宜。所以各人觉得3D打印技术,做好市场地位加以推广,前景应该还是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牟 发表于 2013-7-6 00: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牟 于 2013-7-6 00:13 编辑
davids 发表于 2013-7-5 23:00
其实个人觉得3D打印还是有可取的地方,比如应用来做小型雕塑,缩微场景,沙盘,小型建筑模型,还是有可取 ...

      个性化定制市场是很大,但是在大量推广之前,国内的3D打印机制造商必须要先解决好机器最基础的技术问题:机器的材料结构件如伺服马达、高精度导轨、螺杆、高精度齿轮,没有这个基础件的自主生产能力,根本谈不上什么以后改进误差、降低价格的可能,但是这个基础件又涉及传统制造业的加工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国家不开放军工企业的加工技术,国外的车铣件和加工中心对中国又有技术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是看好国外的3D打印机制造商,而不会看好国内的制造商,在以技术积累为核心的工业面前,尾随的企业是很难超越领先的企业的,想要在这个领域去获取市场的利润,除非可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否则难度可想而知。
      一个深刻的例子,在传统平面打印机市场,联想很久以前也曾推出过自己的打印机产品,但是市场的领跑者和占有者永远是国外企业的产品,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受制于基础工业的加工和材料上。恐怕很多投资人不愿意或者不敢去触碰这块领域的原因也是由此而来,同时作为工业圈子的一分子,虽然在机器的创新上我可以自信的告诉各位已经领先于国外企业,但是我的机器零件和原材料很多都必须依赖进口加工机械来加工,这可能是我自己内心的一点无奈和遗憾吧!

      中国不缺乏技术人才,中国缺乏的是培育这些技术人才的环境和土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avids 发表于 2013-7-6 00: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牟 发表于 2013-7-6 00:09
个性化定制市场是很大,但是在大量推广之前,国内的3D打印机制造商必须要先解决好机器最基础的技术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使投资唐 发表于 2013-7-6 15: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需要时间培育市场,纸质媒体也不是一夜间被新媒体#创新摧毁#。
【3D打印挣扎盈亏线,国内基本无市场,主要靠出口】滨湖机电:目前大部分同行生存都很艰难。中国3D打印第一人:3D打印不会达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么夸张,它是对现代传统制造业的补充,市场需求正在放大。

@晒太阳的微博: 传统成型工艺的确存在一些非擅长的需求,3D打印作为一种需求多样性的补充创新,是有一定市场的。但现在还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3D打印可以颠覆传统的成型工艺。郭台铭的姓,可以肯定不用倒过来写。2013年07月06日
我也同意郭台铭,3D打印这几十年不可能做出iPhone的价钱,量和精密度!

欢迎用邀请码http://webplus.com/home.php?mod=invite&u=55&c=384c3b3a0d5d99a2 免费加入webplus.com会员。关注网站【活动中心】在北上广深的#创业成长退出上市沙龙#等活动,参与我们【论坛】里的创业投资等讨论!谢谢!
付费会员可:免费参加#创业成长退出上市沙龙#(餐饮场除外),沙龙+线上免费质询创业融资简单问题,QQ+微信专人服务,阅览优质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askinsun 发表于 2013-7-9 10: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3D打印”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现在“3D打印”的概念突然间就火了。但可以肯定,这个名词并不是近几年的新名词,因为就连我这种对产业链只了解一点皮毛的人,都早就听说过了。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名词出现,大概是在5年多前的一个大型展会上,一个以色列公司展示了他们的多款快速制作手板的设备,其中一款低端型号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款设备不大,只有一般的全功能复印机的大小,定位于桌面型的快速成型需求。虽然体积远远比桌面型打印机大多了,但相比传统的快速成型设备体积确实小了很多,厂商宣传说这种设备是“3D Printer”。它使用液态ABS作为耗材,将液态ABS按照设计图纸一滴一滴的累加,一边累加一边凝固成固态的ABS,最后成为图纸中的产品形状。这是我第一次听说“3D打印”,并且第一次听到有人把基材称作“耗材”。当时这款设备的售价折合人民币大约在12万元左右。

    今天,我就用外行的身份,用外行的语言,讲讲这个“3D打印”给外行们听一听。

    我们地球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各类的产品,不论是什么东西,材料都是地球白给的。但人类不用石头已经很多年了,成千上万种原材料中,今天我们日常用到最多的两大类,是五金和塑胶。

    先说五金。五金的成型工艺中,相对于使用数控机床逐一进行锯、截、刨、削、铣、钻、切、磨的机加工方式,开模冲压、压铸和锻造的效率更高,规模生产更经济。但开模无法面对加工周期短、数量少、精度高的需求。所以机加工广泛的应用于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制作样品。由于需要人工上机操作数控机床,行业内把这种机加工成型,也习惯称为“做手板”。但高精度的机加工也并非只用于做样品,因为冲压只适合五金板材加工,而锻造的成本又相对较高;压铸模成本便宜,但压铸出来的五金件表面粗糙,所以高精度的五金机加工也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汽车发动机内部组件,小规模生产医疗设备外壳等。随着现代激光技术在五金机加工行业的应用发展,机加工的成本将来有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升,还可以通过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

    再说塑胶。相对于有几千年发展史的五金而言,这不值几个钱还只有百把年历史的塑胶,真可谓是高科技新型材料。塑胶的成型工艺,主要是吸塑、压塑、挤塑、注塑、吹塑、压延、发泡成型这七种。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先制造模具。开模具就意味着较大的初期投入和较长的成型周期,尤其是注塑,这几乎是各种日用品中最常见的成型工艺了。为了让产品设计人员在开模前能够拿到一比一的实物,用于制作五金手板的数控机床在做塑胶手板的时候又派上了用场。一个个方形塑料块,通过数控机床锯、截、刨、削、铣、钻、切、磨,同样可以被加工成各种所需要的形状。现在我们大致了解了成型工艺,无非就是采用模具成型方式批量生产,或者使用机加工逐个生产两大类。

    那么新冒出来的“3D打印”,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3D打印,其实就是逐个生产的一种新型成型工艺而已。那大家肯定很奇怪了,既然早就有了逐个生产的成型工艺,3D打印和传统的机加工,到底概念上有什么不同呢?

    现在,我就该呵呵了。机加工说白了就是把一块原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去掉一部分,做成需要的形状,而3D打印的成型特点是一点点的增加材料做成需要的形状。这大概就是传说的“打印”的概念吧。可能这个名词里面,还包含了一点设备小型化、桌面化、个人化的趋势。

    我们必须承认,新的成型工艺一定会弥补传统成型工艺的一些弊端,带来更丰富的应用,满足更个性的需求。李易老师已经在微博中为我们举了很多例子。但是,现在说这种“增料”成型工艺,将来会完全取代”减料”的成型工艺,甚至会取代“模具”成型工艺,恐怕还维持尚早。更何况,成型后产品还要做表面处理,表面处理的工艺也很多,环境保护和设备小型化也是难题,适合3D打印的表面处理工艺的发展,也还需要走比较长远的路。而且,产品在投放给消费者使用前,是需要经过可靠性验证的,验证所需要的设备和环境这都是短期很难小型桌面化的。

    想想啊,大家以后都不去超市买东西了,郭台铭先生的富士康这类工厂也倒闭了,买了房子第一件事就是买台3D打印机回来,打印个水龙头接水,再打印个脸盆来洗脸,还得打印床,打印椅子…….太慢了,还是先打印多一个3D打印机吧。我这辈子恐怕是等不到这样的未来了,郭台铭先生恐怕更加是等不到了,所以我敢说,郭先生的姓,肯定是没有机会倒过来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 12036313号-2 )

GMT+8, 2024-11-23 23:12 , Processed in 0.0226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WEBPLU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