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那些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很多人事后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尤其是对一些科技型公司更是如此。在一个好的想法的指引下怎么可能不会取得成功呢?然而,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成功其实并非必然,这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下面就以 LinkedIn 的成功为例。LinkedIn 创始人 Reid Hoffman 近日分享了 LinkedIn 能够取得成功的秘诀。 前两天,Hoffman 在网上公布了他 2004 年为 LinkedIn 融资所做的展示给投资者看的幻灯片,他当时希望通过这个幻灯片为 LinkedIn 募集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 1000 万美元,也是在这一年,Facebook 正式推出。 当时 LinkedIn 的各项数据并不是非常好看。要想打动投资者,只摆出这些硬性数据可不行。Hoffman 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他能将这些对融资不利的看起来不太好看的数据转化成能打动投资者的数据。 那么 Hoffman 是如何打动投资者的呢?其中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充分利用手里的数据,让投资者看到这些数据后就能对 LinkedIn 的未来充满信心。当时 LinkedIn 仅有 90 万用户,作为对比,当时 Friendster 用户有 1050 万,MySpace 用户 250 万,Orkut 用户 130 万。Hoffman 在幻灯片里也如实展示了这些数据。 然而 Hoffman 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让这些数据以不同的面目展现出来以打动投资者。虽然 LinkedIn 当时只有 90 万用户,但其中的 80 万用户是在 7 个月的时间里新增的,增长速度可见一斑。Hoffman 在 A 轮融资过程中曾承诺投资者 LinkedIn 会在 7 个月的时间里新增 40 万用户,事实证明,Hoffman 带领下的 LinkedIn 的发展速度已远超投资者预期。这是 Hoffman 在 B 轮融资中打动投资者的重要筹码。 Hoffman 将他的这种方法称为“承诺驱动型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数据驱动型方式”。 “数据驱动型方式”是在数据本来就很好看的情况下强调对现有数据的展示。LinkedIn 在 B 轮融资中显示采用的不是“数据驱动型方式”,而是“承诺驱动型方式”,因为 LinkedIn 当时的数据并不是那么好看。然而得益于 Hoffman 在 A 轮融资中不但充分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还远超投资者预期的出色表现这一事实,在 B 轮融资中的投资者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 Hoffman 呢? 如今,Nextdoor、Pinterest、Path 和 Foursquare 等社交媒体面临的融资形势和 Hoffman 在 2004 年面临的形势有很多相似之处。Hoffman 的成功之道或许能为他们提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