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也是第一次获奖的中国女性,和第一次在中国中国本土研发而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中国医学界和中医药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但美国报道,很多当时共同研发出成果的专家团队成员很不爽,因为没获奖甚至没被提及。
伟大的创业创新成果是需要团队的!如果你是初创公司共同创始人,也是扶持公司长大的公司高管,但如果 IPO 上市敲钟时没你的名分,获利退出时也没你的股份,你会怎么想?!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为中国医学界获得最高奖项
2015-10-06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为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全球数亿人因其发现的 治疟疾“中国神药”而受益
据新华社电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昨天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3位科学家获奖约92万美元 其中屠呦呦将获得一半奖金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两项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者 提供“强有力治疗新方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对于屠呦呦的研究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扬·安德森评价说,得益于屠呦呦的研究,过去十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
屠呦呦生于1930年,85岁的她至今仍活跃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2011年,她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美国拉斯克奖。这一大奖在世界医学界也具有很高的声誉,其获得者有近四分之一后来获得诺贝尔奖,被认为是“诺奖风向标”。
“中国神药”青蒿素“神”在哪里?
据新华社电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上个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影响严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
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科技组组长。她从系统收集历代医学古籍、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入手,汇集出2000多种方药,从中筛选出200多种再加以研究。
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脑疟等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剂,使用简单便捷。但为了防范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目前普遍采用青蒿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复方疗法。
作为“中国神药”,青蒿素在世界各地抗击疟疾显示了奇效。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据此,世卫组织当年就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购和分发100万剂青蒿素复方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
世界卫生组织说,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100%,另有5个非洲国家覆盖率为50%至100%。
屠呦呦时间轴
1930年 出生
1971年 发现青蒿 提取物抗疟效果
2011年 荣获美国拉斯克奖
2015年 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声音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
欣闻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全国妇联代表全国亿万妇女,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全国妇联
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而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屠呦呦
简介
屠呦呦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趣闻
《诗经》的“预言”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源于《诗经》。据考证,诗句中的“蒿”即为青蒿。为她命名的父亲,或许从未想到女儿会与那株小草结下不解之缘,继而让传统中医药在抗击疟疾方面大放异彩。
连线广东
“这不光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医人的骄傲”
广东省名中医王清海称,青蒿素的应用证明中医药在健康产业方面大有前途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王娟 通讯员 萧建喜报道 “非常兴奋,这不光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医人的骄傲。”昨日,得知屠呦呦获奖的消息后,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王清海非常兴奋地转发了相关消息。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王清海不无感慨地说,屠呦呦获奖、青蒿素的应用证明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是很有用、很有价值、很有效果的,证明中医药在健康事业发展、健康产业方面是大有前途的。
他同时指出,屠呦呦获奖也能消除人们对中医药的误解,使人们对中医的临床疗效会更有信心。他说,屠呦呦曾指出古代文献对她研究的帮助,因此,中医药的研究者们也要注重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使用,找出有价值的东西继续发展。
“未来应当更注重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等慢性病、肿瘤等疾病的价值。”王清海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中医药在这些疾病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不少,但未能得到很好的认可,中医药对这些慢性病的治疗价值应当重视,并得到有效的开发,以加大中医药的科技转化力。
“没有屠呦呦的工作,就没有我们接下来的研究”
广中医青蒿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桥曾冒险将恶性疟原虫注入身体试验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王娟 通讯员 萧建喜报道 在抗疟的路上,广东也有一支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桥,作为国际知名疟疾防治专家,从1967年开始就和疟疾进行抗争。
李国桥于1974年首先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速效低毒作用,先后研制了5个青蒿素类复方,是我国青蒿素类药临床研究主持人。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李国桥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青蒿素在我国是一个集体发明,但是屠呦呦却是青蒿素发明第一人。“因为没有屠呦呦的工作,就没有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李国桥说。
上世纪70年代,在使用青蒿素治愈多例非脑型疟疾患者后,李国桥在云南边境的耿马县阿佤山南腊公社,遇到了一个患严重脑型疟疾的孕妇,当时她已昏迷不醒,危在旦夕。
李国桥见状没有按常规用奎宁类抗疟药治疗(患者十有八九会死亡),而是使用了青蒿素进行治疗。最终,患者被成功治愈。这也是青蒿素首次用于临床成功治愈恶性疟疾。
上世纪80年代初,李国桥团队发现,疟原虫会引起感染者两次发烧。为证明实验结果,也了解针灸对恶性疟疾的治疗作用,李国桥将恶性疟原虫注入了自己的身体。注射4天后,李国桥体温开始上升,一系列疟原虫的发展进程数据也随之被记录了下来。
因为感染疟原虫重者会让人昏迷甚至致命,为此,李国桥写下“免责申明”。随后,李国桥的同事也纷纷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试验。最终,虽遗憾证明针灸无效,但93个病例和包括李国桥在内的11个自身感染志愿者终于验证了此前的试验成功,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实验数据。
网友赞声一片
屠呦呦的获奖消息出来后,新华社客户端就出现了数千条网友评论,“祝贺中国科学家”、“太难得了,值得庆贺”、“了不起的医学家,当代的李时珍!恭贺恭贺!”等声音成为主流。在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网友同样纷纷表示祝贺。以下为网友评论摘录。
@“曾经最美_Paul”:“恭喜女科学家屠呦呦获此殊荣,中国需要这样的科学家。”
@“把伤痕当做酒窝520”:“这一刻流泪了。”
@“张国勋001”:“盼了多少年!终于等到了!这是不是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古月依然照今人”:“不是有人一讲到诺奖就泄气、唱衰吗?面包会有的,诺奖会有的,人家有的好东西,我们也会有的!”
@“水果宾治大魔王”:“奶奶的名字好萌!太厉害了!”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