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天使投资唐 发表于 2015-1-19 0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嘉诚在2013年宣言:长和绝不迁册!可是1月9日长和计划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并 重组 再分拆为两家开曼群岛注册的新公司,目的是消除控股长江实业的股权折让问题,为股东释放价值。

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一语道破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公司非迁到开曼群岛 Cayman Islands 不可,是为了重组。如果作为香港公司,重组根本就无法实现:按照香港公司法,长实和黄要合并,就必须用保留盈余去收购对方,但无论长实还是和黄,都没有足够的盈余,而开曼群岛公司则无此要求。至于公司创立65年为什么这时突然要重组,霍建宁则卖关子说“突然有聪明人(叻仔)想到这个办法,说服了李先生去做”。霍建宁用“叻仔”一词,已经暗示提出者是一位后辈,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所指的当是公司的接班人,李嘉诚长子李泽钜。

所以表面上李嘉诚为了要重组一定要迁册到开曼群岛,但其真正原因可能是如果不是李泽钜的重组好理由,李嘉诚可能还会坚持扎根在香港。这就好比我国的领导和富豪们,都说自己不会离开祖国,但都是为了下一代而将资产和家属都迁移到海外。最终,李嘉诚决定的原因不重要,与最近政治风向改变未必有直接的关系,但结果还是一样,聪明人都已经用脚投票了。


我在香港长大,但觉得香港很可悲。原来香港作为台湾的模范,马照跑舞照跳,但最近占中让社会分化,促使大陆更强硬。连李嘉诚也搞不过大陆,香港年轻人就更没有希望了:香港中国人但普通话说不好,英文也不行,香港只剩下金融,旅游,服务等行业,没任何创新创业的机会。希望才是年轻人的驱动力啊!>>@趋势影响研究:商不跟政搞好关系,商不起来,商跟政搞好关系,伤不起./@天使投资唐: 至于公司创立65年为什么这时突然要重组,已经暗示提出者是一位后辈,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所指的当是公司的接班人,李嘉诚长子李泽钜。>>@Soldier_Lin:为什么他儿子脸总是黑黑的,完全没有那么一点底气?


深圳、广州 创业天使 免费 2015年 新年聚会。回顾2014中概股年 展望2015年发大财
时间:2015-1-24、25 周六、日 14:30~17:30
深圳地点:起点咖啡,地铁深大站c口,深圳数字技术园A3栋4楼,南山区高新南七道7号
广州地点:中大地铁站B出口上盖建筑物,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科技园 A栋1407
费用:点餐饮AA制度,免费参与!沙龙改为每季度一次,这是2015年第一季度唯一一次
讨论中美最新在创新创业创富的新闻,回顾2014年【中概股年】的成功融资退出上市和失败案例,展望2015年新的机遇。




李嘉诚在2013年9月17日时还信誓旦旦地表示集团不会迁册,但长和系昨公布重组,于开曼群岛注册。
李嘉诚:长和绝不迁册


長和世紀重組變相遷冊http://the-sun.on.cc/cnt/news/20150110/00407_010.html


长实及和黄宣布世纪重组计划,长实及和黄合併为长和,接手集团非地产业务,并且分拆一家公司长地负责地产业务,惟市场最关注两家公司双双于开曼群岛注册,即两家新公司变相迁册,儘管集团主席李嘉诚否认撤资,并解释是有实际需要,惟业界认为长实与和黄实际可透过更直接方法来达到业务重组目的,更批评李氏一直强调不会迁册,今次是出尔反尔,不排除与佔中等政治因素有关。

李嘉诚与长和系副主席李泽钜昨日于记者会上不断解画。李嘉诚说:「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为了做生意方便」,同时平衡风险及可更灵活向股东分派,又说碍于香港公司法条例,分派方面会有限制,只有在开曼群岛注册,才可完成是次重组,重申过去十多年本港约有75%上市公司,是在开曼群岛或海外注册,包括国企与民企。
李泽钜则表示,过去多年长实与和黄饱受价值反映不足问题困扰,今次重组方桉是去年下半年才想到。问及是否与香港投资环境转变有关,李泽钜称「做生意唔好谂咁多」。今次重新上市,在多伦多上市赫斯基亦拎番香港控制,已显示上市信心。
长实公司秘书杨逸芝强调是涉及技术问题,重组先要令长和系合併,然后以长实换取长和新股,再派长地股份,于香港注册会完全派清集团资产,地产项目亦无法併拆,不在具弹性的开曼注册是无法做到,他预期重组约于今年六月底完成。
李泽钜被多次追问迁册,最后说「都解释咗N次,你要砌生猪肉都冇得讲」,李嘉诚则笑言:「佢(李泽钜)咁讲好啲,你要我讲砌生猪肉我讲唔出。」


「长江一号」股票编号保留
开元资产管理首席投资总监张一鸣表示,长和系今次重整迁册的大动作,难免被人怀疑想撤资,他认为是李嘉诚预计楼市「离顶不远」,故分拆地产部分,体现价值。对于李嘉诚早前曾表示不会迁册,张一鸣批评「以往李生都有话this moment(呢一刻)唔做,冇话之后唔做吖嘛。」
中大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表示,今次主要讯息是长和系迁册,以往长和系对香港有信心所以在港注册,今次可能想把「资产diversify(分散)一啲」。但他说未必因「技术而迁册」,因「以往九七、六四事件都未迁册」,主要认为香港的营商环境转差、机会变少,又或中资企业加入竞争,地产已到高位不再是出路,李嘉诚的下一代未必拥有如他一样的人脉,可能要「国际化」发展。
此外,长实一直被市场称为「长江一号」,港交所发言人接受查询时表示,重组后长和会保留原有股票编号「1」,是既定及惯常做法,因今次是涉及长和系内重组,过往市场亦有先例,涉公司系内重组会让其保留原有股票编号,至于是否让其保留另一股票编号「13」,港交所就未有决定,该所的原则是要尽量减少市场溷乱。


李嘉诚为何要启动世纪大重组?
2015-01-12   中国经营报
  在接连抛售中国内地和香港物业之后,亚洲首富李嘉诚日前突然发布重磅消息,其商业帝国中的两家旗舰企业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将进行合并、重组、再分拆,成为两家新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时计划将“和黄”退市。该消息一出,李嘉诚的身价暴涨超过20亿美元,令其与中国内地首富马云的身价差距再次拉大。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1月9日,长和系实际控制人李嘉诚提出一套重大重组计划,其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和记黄埔)将合并、重组、再分拆,目的是消除控股长江实业的股权折让问题,为股东释放价值。

  计划完成后,李嘉诚的长和系将鲜明地分成“长地”与“长和”。其中,新成立的长地集团(全称为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将持有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旗下所有房地产业务。

  诸多业内人士表示,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均涉足内地地产行业,然而近两年表现平平。在中原地产华南区总裁李耀智看来,此次重组有益于长和系在内地地产市场的销售,并将助力其改变现有经营模式。


公重组以地产及告非地产业务划分

  据京华时报报道,根据公告,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将进行业务合并及股份互换,未来将合并成为两家新公司:长和(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和长地(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两大集团以地产及非地产业务划分,重组后的长和将持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零售、基建、能源和飞机租赁业务。长地将持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在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房地产业务。

  换股方式方面,原长江实业股东持有的每一股长实股份将获得一股长和股份,原和黄股东持有的每股和黄股份则将获得0.684长和股份。重组完成后,所有新长和股东将就其持有的每一股长和股份获得一股长地股份。换股比例按长实及和黄截至今年1月7日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而定,不含溢价。

  公告显示,长江实业将先行重组,于开曼群岛建立“长和”,成为长江实业的控股公司。随后,长和集团将与和记黄埔进行股份交换。并购方案完成后,李氏家族信托和李氏家族将继续作为长和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30.15%。作为本次大整合的最后一步,原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各自的房地产业务将转让予“长地”。

  所有的并购协议完成后,和记黄埔将被除牌。而新成立的长和、长地两家公司将再次实现独立上市。据了解,该方案预期将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


内地项目总价将达352亿元

  虽然李嘉诚旗下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两家同时开展内地地产业务的公司,但获得广泛知名度的项目却寥寥无几。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港资房企标杆的长和系,近两年的内地地产销售成绩表现并不好。

  李嘉诚在2014年长江实业的董事会主席业绩报告中称,2014年上半年,内地地产业务较为放缓,销售收益比预期低。

  长江实业执行董事赵国雄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也曾透露,2014年前8个月,长江实业在香港的合约销售金额已经逼近200亿港元,是公司2013年在香港销售额的4倍。然而,公开数据显示,长江实业2014年上半年在内地的销售金额仅为30.75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近腰斩。

  长和系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30日,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合计拥有约1581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其中,约有1469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位于内地。

  若按照和记黄埔2013年的内地土地储备平均成本2400元/平方米计算,仅内地项目的总价值就将达到约352亿元人民币。

  长和系方面表示,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所有土地储备都将注入新成立的长地集团中。除此之外,长地集团还将获得建筑面积约158万平方米的出租物业,成为香港房地产中第二大的香港出租物业组合。并获得约1.47万间酒店房间,成为香港最大的酒店业主营商。


迁册利于公司增加派息

  对于此次迁册开曼群岛,长和系方面表示,迁册后更有利于公司增加派息,是集团作出此次决定的重要原因。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香港粤海证券投资银行董事黄立冲表示,由于开曼群岛的公司法较香港的公司法简便,有利于公司进行收购合并、股本重组以及融资贷款等财务安排,令公司营运更为灵活。加上当地的税种只有进口税与工商登记税等几种,相当于在当地注册的公司可合法避税,因此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内地企业到开曼群岛注册。

  但在黄立冲看来,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最大的便利在于重组和没有资本金限制,这都是亏损公司的特征。长和系在香港上市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经营情况已经非常稳定,派息比例已经非常可观,业务合并也可以通过资产置换这个更简单的办法,但最终却选择大费周章的重组方案,长和系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南华早报》专栏作家ShirleyYam便认为,和记黄埔可将地产业务置换为长江实业的非地产业务,之后则是长江实业及股东对和记黄埔股权再分配,这一资产置换方案明显要简单得多,只需两家公司的少数股东同意即可。而目前李嘉诚提出的重组议案,则涉及剥离上市公司资产成立新公司,不仅需要股东同意,还需要法院批准。“舍近求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李嘉诚资产帝国的注册地顺利转移出香港。


“脱港入欧”趋势明显

  翻开和记黄埔的财务报表不难发现,公司业务“脱港入欧”的趋势非常明显。以营业额计算,在2000年,和记黄埔超过50%的营业收入来自香港,来自欧洲的营业收入占比仅为10%。但到了2013年,来自香港的营业收入已经下降至不足20%,来自欧洲的营业收入却上升至40%以上,来自内地的收入则一直稳定在10%~20%。由此可见,和记黄埔在内地的投资并没有减少,真正减少的是在香港的投资。

  黄立冲表示,和记黄埔早年在香港起家,但香港市场容量始终有限,随着和黄从一家地区型企业发展至一家全球化综合型企业,李嘉诚的公司业务早已实现国际化。

  一位上市房企高管表示,如果一家公司是在香港注册,香港特区政府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可以直接对控股公司进行干预甚至处罚,但如果控股公司是在开曼注册,就算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香港特区政府也只能影响到在该区域的下属公司业务,控股公司不受影响。

  “李嘉诚的布局早就在去香港化,加上儿子李泽钜即将接班,也需要能更有效地控制长和系这个庞然大物,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李嘉诚此次迁册也是无可厚非。”上述人士表示。


并非撤资?家族资产如何分配

  1月9日,年过八十的“超人”李嘉诚精神抖擞地在台上解释他新的商业王国架构,机智地回答着各路记者的提问。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李嘉诚于记者会上表示,这次重组为高层一同决议,最后由他“拍板”决定。

  他说,自己总有一天会退休,这次合并为公司“铺好路”,令公司有一个大方向及目标,合并后自己的利益与其他股东一样,他有信心,集团重组后对任何股东都好。

  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霍建宁表示,重组后业务再没有主次之分,长和及长地将平起平坐,股东利益与李嘉诚平等。派息方面,李嘉诚表示希望今年可增加派息,但现时难以透露确切数字。

  对于超级富豪而言,家产的分配是一件必须未雨绸缪的事情。针对李嘉诚对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的财产分配,外界早已有诸多猜测,而此次的重大重组,似乎让未来的分配逐渐明朗。此前李嘉诚也曾表示,长子李泽钜接管旗下家族资产,次子李泽楷则给予资金让其在家族企业外开拓。

  另外,引人注目的是,新的长和及长地均在开曼群岛注册。翻查过往资料,香港传统的地产商,全部都以香港为注册地,李嘉诚的这一举动,伴随着从去年开始不断出现的“撤资论”,显然挑动了香港的敏感神经。

  不过,李嘉诚在记者会上再三解释,长和及长地仍在香港上市,将注册地转去开曼群岛只是为做生意方便。因按香港条例,分派方面有一定限制,若于开曼注册在分派或派息方面更有灵活性。他称,过去10年,75%以上的在港上市公司,都在开曼群岛或其他海外地方注册,并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

  李嘉诚表示,本次交易将至少从两方面提升股东的价值。一是有助消除控股公司折让,从而为股东释放公司的实际价值,惠及长实及和黄股东;此外,由于分拆后的长和及长地业务界定清晰,有助投资者对集团相关业务作出更准确的投资分析,价值可望进一步提升。

  按照预案,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并之前,李嘉诚还会将由李嘉诚家族信托持有的6.24%在加拿大上市的赫斯基能源的股权出售给和记黄埔。

  李泽钜称,将赫斯基股权从海外拿到香港公司控制,这是对香港有信心才这么做。这次重组交易完成后,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决定对两家新公司的投资,喜欢香港地产、喜欢中国内地地产,就拿多些地产;喜欢其他收息高一些的生意,也有选择。

  另据中新网的报道,李嘉诚说,有关交易是集团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有利提升股东价值,重组将为各公司日后的增长及发展带来更有利的条件。

  主席李嘉诚在记者会上表示考虑接班问题,但强调没有退休“时间表”,又称即使退休,依然“不得闲”。

  李嘉诚表示,长实及和黄合并,成为长和及长地,但确保仍然会以股东利益为先。提到退休,李嘉诚表示暂时没有退休“时间表”,他又表明会确保公司做得非常好,估计退休后仍然不得闲,到那一日“我不做,基金会去做”。


身家远抛马云

  凤凰网报道称,根据彭博的财富统计资料,截至上周五(9日),马云以不足1亿元金额的轻微比例,再次超越李嘉诚,但以彭博的资产计算方式,在长和重组完成后,其总身家将由目前2199.2亿元跃升至2736亿元,远远抛离马云约2200亿元身家。

  事实上,市场普遍预期,今日港股开市,长和股价势必爆升。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便表示,料两间公司股价会有8%至10%升幅,难评估谁升得较厉害,因为不排除投资者会在两者之间沽高入低。他又建议散户若想趁机获利,就要关注开市情,“5%以下升幅才好考虑,否则未必有太多获利空间”。

  不过,由于长和系重组涉及除牌及重新挂牌,将影响大量相关衍生工具交易。港交所发言人表示,发行商应根据市场上的资料,继续已发行的结构性产品履行流通量提供者责任,港交所将不会为结构性产品的开价提供指引。

  此外,倘发行商拟发行新的衍生产品,需于公告内加入额外资料,提示涉及公司已公布的重组计划。


长和系在内地地产业务放缓

  那么在此次重组分拆后,集合了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地产业务的长地集团,能否扫除长和系在内地地产销售中的颓势?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李耀智表示,此次合并,对于其内地市场销售而言,将产生诸多利好。一是以前长和系在内地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两个品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难以分辨,合并后在战略层面更加统一;二是两家的人力等资源更加统一;三是合并后的长地可以更加专注于住宅地产。

  不过,徐枫对此有不同意见。在她看来,资产重组只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之一,可能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反倒是合并后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影响原有的成熟品牌。

  据了解,长和系在内地的地产业务放缓,除了与市场大环境有关,还与其开发速度较慢有关。

  在李耀智看来,速度慢有3个原因,一是以前更多是以协议方式拿地,港资企业比不过内地房企;二是港资企业在内地的融资渠道受限,多依靠外汇,要经过外汇局拿到批文;三是对内地的了解比不过内地房企,虽然进入内地,但总体还是以香港为基地,决策时会比较慢。

  何倩茹称,港资房企在内地的投资规模较小,自身可能也并不习惯内地的开发速度。

  另外,长和系的投资策略转变,或也是最近在内地地产销售中表现不好的原因之一。2013年以来,李嘉诚不断抛售包括地产项目在内的内地资产,并将目光转向欧洲市场。

  2013年2月,对商业地产向来只租不售的李嘉诚,罕见地将位于深圳核心区的世纪汇广场的27个楼层作价近30亿元卖出。2014年,又逐渐遣散和记黄埔与中国航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深圳和记黄埔中航地产有限公司的员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长和系撤出深圳的意愿明显。

  何倩茹表示,十几年前长和系在投资内地地产项目时很踊跃,与近几年的情况正相反。她举例说,近几年,深圳一直希望吸引港企进来投资,也曾因为前海的部分地块找过李嘉诚,但是并没有成功,一方面内地地块普遍较贵,压缩了房企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港企非常看重投资回报率,低于一定水平就不会考虑。

  徐枫称,港资房企在香港有很多投资机会,如今内地地产行业的成本已经不低,不是进入的最好时机。

  李耀智也认为,未来长和系的主要业务可能会更多地放在香港,逐渐减少对内地的投资,但不会完全退出。在他看来,未来长和系在内地地产的经营模式也将改变,以前长和系的操作多是低价拿地,等待有更高的溢价后再卖出,然而,现在内地地价已经不低,这种模式无法继续复制。因此,在合并了地产业务后,长地集团在内地的经营模式,可能变成“高买高卖、高周转”,通过调整定位等方式加大附加值,更多关注一线城市。


李嘉诚重组长实和黄释放的危险信号

  万亿资产,数十年的积累,如此大刀阔斧的背后,定有深刻的目的。21世纪网评论称,李嘉诚是多年的华人首富,也是杰出的世界商业领袖,也是中国最优秀的投资并购大师,其对于趋势的把握无与伦比,同时也是政商界最长袖善舞的高手。其如此重大举动,让人不得不深思。

  大家会发现,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重组合并后组成的长和集团会将注册地转至开曼群岛。李嘉诚曾在2013年强调,长实及和黄不会变更注册地点,相信多年后仍在香港。对此,李今日解释,将公司注册地搬去开曼群岛并非对香港没有信心,主要是为了做生意方便。

  这其实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李嘉诚在撤离,不仅在撤离大陆,还在撤离香港。他肯定是已经闻到了一些变化,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考虑,让他在耄耋之年,不得不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李嘉诚对于趋势的把握,华人世界无人能及,举两个最近最简单的例子:

  1、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李嘉诚撤离中国楼市,当时所有人,包括地产界的人都在批评李嘉诚。现在看看,大家都要佩服李嘉诚的精明和洞察,因为这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就已经步入了调整,而他是在大陆房地产泡沫最顶峰退出大陆市场的。

  2、李嘉诚私有化自己的上市公司,大举进军欧洲,尤其是英国市场,将英国很多公共事业领域的资产纳入囊中,实际上是抄底了欧洲资产。

  那李嘉诚为什么要撤离呢?要知道如此万亿资产的重组、改变注册地等如此重大事项的背后,必然有更重大的因素。我隐约感到了这背后很危险的变化:

  1、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可能会暴跌。在暴跌到来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这些资产,李嘉诚之前甩卖大陆的房地产,现在全力进军欧洲,都是明证。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还能保值,并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吗?难!房地产泡沫、信贷泡沫、地方政府债务泡沫、投资过剩等等,中国的经济现在已经处于危险之中。

  2、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际上现在资金外流已经很严重,大量的资本在离开中国,包括我们观察到的外汇储备下降、外汇占款下降等,都在说明这个问题。而李嘉诚只不过是逃离大军中的一员而已,只是顺应趋势。其实一个李嘉诚撤离也许不是大问题,怕的就是千百个类似李嘉诚的大企业家撤离,还有成千上万的外资企业撤离。

  3、中国的政治氛围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管是香港占中还是大陆全面的反腐,其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政治氛围的变化。李嘉诚年纪已经很大,早晚要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但是他的儿子们并没有李嘉诚在政商界长袖善舞的本领,因此离开中国,可能是对其家族的一种保护。在自己去世之前做好战略安排,这也是李嘉诚的高瞻远瞩。



李嘉诚儿子消灭香港第一地产股
http://finance.sina.com.cn/zl/international/20150112/174921278874.shtml
2015年01月12日 17:49  作者:彭琳

  华人首富李嘉诚以长实和黄打天下大半个世纪,是谁让它们说消失就消失?唯一能“消灭”长实,也必须消灭长实的,显然只有接班人李泽钜。



  香港第一地产股为何突然消失
  香港天字第一号股票长实(00001-HK)上周末宣布世纪性重组,成为2015年财经界第一大新闻炸弹。

  坊间对此事解读光怪陆离,其中最搞笑的解释是李嘉诚气不过身家被马云超越,硬是靠重组长和系多算出870亿资产,一举将马云远远抛下——当然这也符合事实,甚至就在刚刚宣布重组的后一天,李嘉诚就因为股价上涨已增加了逾150亿港元身家。最耸人听闻的解读,则是李嘉诚预期人民币资产将暴跌,因此提早逃离中国,把企业注册到开曼群岛。

  后者虽然耸人听闻,但逻辑上却不太说得过去,因为以目前的长和系逾万亿的总资产来看,人民币资产占比不到半成,不比李嘉诚老想脱手的百佳超市估值多多少,为此大动干戈重组转移注册地,从港交所退市又分拆上市,除非超人闲得慌。更何况,从内地撤资也根本不用转移注册地,大家过去两年早已眼睁睁看着李嘉诚在内地卖掉逾百亿资产。

  李嘉诚重组,重点不在“逃离”
  如果我们认真看看李嘉诚这次大动作,重点显然不在于把企业迁册到开曼群岛。

  企业迁册到开曼群岛当然有诸多好处。众所周知的是,开曼群岛是“避税天堂”,企业所得税、利得税都是不用交的,只要交一点印花税、登记税之类。更重要的是开曼群岛的公司法对于公司股息分派要求很松:香港公司只可从其可供分派的利润中拨款以向股东作出分派,开曼群岛公司法容许开曼群岛公司从利润中作出分派,也可以从股份溢价帐中作出分派。换言之,新集团以后股派息可望大幅增加。——当然,最大的股东可就是李嘉诚家族。

  不过,开曼群岛注册既然有这么多好处,李嘉诚为什么十几年来都不迁册?要等到他亲口说的“75%到80%的香港上市公司都在开曼或其他海外地区注册”了,他才“跟大队”?这显然不是像李嘉诚的作风。

  在宣布消息当晚,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一语道破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公司非迁到开曼群岛不可,是为了重组。如果作为香港公司,重组根本就无法实现:按照香港公司法,长实和黄要合并,就必须用保留盈余去收购对方,但无论长实还是和黄,都没有足够的盈余,而开曼群岛公司则无此要求。

  至于公司创立65年为什么这时突然要重组,霍建宁则卖关子说“突然有聪明人(叻仔)想到这个办法,说服了李先生去做”。

  重组实质是剥离地产业


  一个“叻仔”突然冒出一条妙计,就此终结了香江一号蓝筹长江实业(141.1, -1.50, -1.05%, 实时行情)65年的历史,谁能做到?
  作为李嘉诚的重臣和多年伙伴,霍建宁用“叻仔”一词,已经暗示提出者是一位后辈,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所指的当是公司的接班人,李嘉诚长子李泽钜。

  李嘉诚晚间也婉转承认,重组的确是为了给接班人“铺路”,他说:“一个人到了某个年龄要退下来,实在是政策的事,但也想让接棒的人和所有行政人员都更容易经营,更加可以做得好,这个是责任。”

  从重组的内容很容易看出,目的在于分割旗下的地产和非地产业。虽然李嘉诚表示拆分后,两家公司一样重要,但稍微熟悉地产业的人都明白,这不过是外交辞令。作为投资者应该看到,这次分拆事实上是“剥离”了地产业,而集团未来的旗舰显然是轻装上阵的投资巨头新“长和”。

  根据投行的估计,分拆之后拥有非地产资产的新公司“长和”资产将超过6000亿港元,而接手全部地产业的新公司“长地”资产则在3000-4000亿港元左右。我们可以把新“长和”看成一个加大版的和黄,过去多年来李嘉诚数千亿的大规模海外投资项目几乎俱在于此。而新“长地”则差不多变成一个单纯的内地+香港地产公司。

  重组前,李嘉诚家族持有长实43.42%股权,而重组后李家只持有“长地”30.15%的股权,事实上变相减持了地产业务,而将和黄并入新“长和”后,则变相增持了非地产业务近6%。这也是长和系近年来整体布局的主要特征:淡化地产,多元经营。

  华人首富李嘉诚以长实和黄打天下大半个世纪,是谁让它们说消失就消失?唯一能“消灭”长实,也必须消灭长实的,显然只有接班人李泽钜。

  笔者去年的专栏中已经指出,李嘉诚的接班人李泽钜并不甘于做一个守成者,一直是长和系多年来从香港走入国际市场的一位主将(可见《关于李嘉诚“撤资”的四句实话》),他的兴趣显然不在父亲发家致富的中港楼市,海外市场才是他的真正战场。

  从大环境来看,内地和香港楼市也是难兄难弟,一个摇摇欲坠、一个销售呆滞,几乎每一家大型地产公司都在绞尽脑汁“转型”。当然,笔者绝不会阻止偏爱房地产的投资者热捧新“长地”,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不妨多关注如今拥有了开曼身份、轻装上阵的新“长和”,下一步的海外收购兼并等等大动作,绝对不会减少,只会更多。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李嘉诚撤离中国能引发多大地震?
2015-01-14 in 来源:汉唐归来的博客

李嘉诚撤离中国大陆和香港已经持续两三年,撤资规模以千亿计。如今,又将旗下两家公司合并,并将注册地改迁到开曼群岛。

关于李氏家族撤离中国,有分析文章认为是因为国际资本正在撤离中国,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可能会暴跌,李氏家族撤离是为了避开这一风险才撤离。




李嘉诚撤离影响有多大?

这裡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国际资本撤离中国完全是无稽之谈。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了《世界投资报告2014(中文版)》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1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今年以来,中国FDI流入量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F D I流入量总额已超过1.5万亿美元。2014年11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62.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055.06亿美元。FDI没有下降,显然外资直接投资没有下降。

至于进入中国的资产投资(包括股票、债券等),看看外滙总局QFII额度不断新批、总额不断增加,再看看RQFII额度的不断增加、沪港通的开通,资金分明在大量流入,哪裡有大量撤出?如果大量资本撤出,中国股市会这麽蹭蹭蹭吗?房价能不跌吗?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还是有热钱撤出的,当然也包括一些正常的投资也在撤,李嘉诚家族一年不就撤出了800亿吗?但这不占主流,比例也不算大。

可能有人会说,今年中国外滙增速前两个季度不但放缓了,到三季度还下降了1000亿美元,总的来说今年增长很少,这是怎麽回事呢?中国外滙储备增长放缓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

一、外贸顺差增速放缓;二、FDI增速放缓;三、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四、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加快,本币结算额大幅增长,2014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就发生3.27万亿元,同比增长59.5%,其中人民币直接对外投资达865亿元;五、中国大国战略在调整,譬如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都是中国从央行拿出的资金用在了境外投资,这块增加了,外滙储备正在变成资产沉淀下来;六、央行不再强制结滙以来,有些外滙实际上是在民间持有着。

所以,所谓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之说根本不靠谱,属于对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不太了解所致。事实上,外资不但没有撤离中国,随着中国发展潜力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大国战略优势越来越明显,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特别是在人民币加速国家化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出口的大量人民币会被境外机构或个人再投资到中国市场,这些资金将不再显示为外滙(美国人有外滙数据吗?美元就够了!人民币正追求这样的目标),而是变成境外对中国的投资重新流入中国。

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价格会暴跌吗?

首先,中国股票估值那麽低,是投资的争抢对像,根本不存在多大的暴跌空间。其次,中国房地产的确是一个系统性风险,这一点早在两三年前拙作《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形势篇)》中就有详细论述,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推进,这种风险在降低。特别是在中国加速推动银行资产证券化后,这种风险正在被稀释,这种稀释也包括地方债务平台。更何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速要快得多,中国的债务压力也要小得多。凭什麽中国资产就会暴跌而西方的资产就安全?恰恰相反,相比西方,中国资产更安全。如果中国资产都暴跌了,那麽将资产藏在哪裡还安全呢?

至于人民币,是否会大跌呢?事实上,中国央行一直试图在降低人民币滙率。为什麽?因为过去升值太多了,在国际资源价格大跌的情况下适度调低滙率,有利于中国中国中高端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中国资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中国持有的外滙资产还能对应增值,好处多多。

但是,中国也不会轻易大幅贬值人民币,人民币整体会维持稳定。未来,如果大国真的打起针对中国人民币的货币战争,为了重置某大国的经济运行成本,人民币倒是可能战略性大幅贬值。但是,那是在大国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如果大国都撕破脸了,请问资产放在境外就能安全吗?特别是如果人在国内的话,资产放境外那就是纯风险,一时半会取不回来都有可能。

李嘉诚撤离中国影响有多大?

我们再谈李嘉诚撤离的影响。这裡,占豪给出三个层面的判断:

一、李嘉诚撤离对中国影响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二、李嘉诚撤离香港对香港有一定影响,但对香港经济不起决定性作用。三、对李氏家族来说,这种撤离选择是保护自己的手段,也是中上策,但却不是上上策;而且,经此战略调整布局,可以作出预判,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已过,未来20年李氏家族的影响力将会快速衰落。

对于第一个判断,相信已经不必解释,因为相比中国来说,李氏家族那点资金只是毛毛雨,中国仅国有资产就超百万亿,仅外滙储备就有差不多4万亿美元,李氏家族在大陆投资加在一起估计有千亿规模。更何况,李氏家族的资产大多是房地产,也并非什麽重要战略领域。所以,李嘉诚撤不撤资,对中国来说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香港的影响之所以是一定影响,原因在于李氏家族并不能主导香港经济,香港经济在整个港人和中国大陆的协调发展。协调好了,李氏就是把资本全撤走,香港该怎样还是怎样;协调不好,李氏就是把所有资产都留在香港,香港也是该怎样还是怎样。但是,考虑到李氏家族在香港经济中的影响力,撤资肯定会一定程度地影响香港经济本身。当然,这种影响,假以时日也就消除掉了,并不会构成什麽根本性影响。

那麽,为何占豪判断说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已经过了呢?原因有三:

一、脱离中国,李氏家族也就脱离了成长沃土。

李氏家族发达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李嘉诚在1978年与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会面,这对他确立未来地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滙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滙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79年,英国开始不断派人摸中国政府对香港底牌。

上述时间点说明什麽?说明李嘉诚在中国政府和港英政府之间以及香港定位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充分利用了这一大势。英国愿意支持他,大陆也愿意支持他,他又在香港有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基础,是真正的港人。于是,三股力量合为一体,成就了李嘉诚,成就了今天的李氏家族。某种意义上说,李嘉诚的亚洲首富是借力了中英两国的力量,并立足于自己在香港的发展才有今天。

但是,也正是由上述因素我们可知,李氏家族是借中国改革开放之力和背靠中国这棵大树发展起来,成为亚洲首富的。但是,如今他断然地砍掉了支撑自己发展的最粗的一条根,这实际上是断了李氏家族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哪怕未来他再次调整战略,大幅涌入中国大陆进行投资,大的时机也已过去。时机过去了,成本不但会大幅抬高,超额获利的机会也就没了。因此,客观上,李氏家族的战略选择决定了他失去了对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战略发展机遇。而且,相比前两个三十年膨胀在速度,本次三十年的膨胀是在体量。因为,今天中国经济规模的基数远比前两个30年大的多得多。

基于这种因素,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当然也就过了。虽然,李氏家族在欧洲也能活得不错,但远不如在中国这麽如鱼得水,欧洲也不可能有中国这麽大的发展空间、速度和超额获利机会。

就资本层面而言,虽然李氏家族的资本本质上是西方资本,但对西方资本来说,李氏家族却是外人或边缘人。作为外人和边缘人,李氏家族不可能进入西方资本的核心圈,这是资本性质决定的。所以,李氏家族想在西方获得超额利润完全不可能。这种未来预期,岂能不进入衰落阶段?

二、李嘉诚毕竟年迈。

李嘉诚已到耄耋之年,虽然仍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但也毕竟年迈。哪怕像王永庆、邵逸夫那样成为百岁老人,考虑到身体和精力对公司的驾驭能力也肯定不如从前。至于李家二子,虽都是能力极强之人,但相比其父仍有差距。随着李嘉诚老去,再加上逐渐脱离中国这棵大树,其产业将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茁壮成长。

三、未来属于新经济。

看看近几年中国富豪榜的变化,起来的多是新经济领域的佼佼者,房地产创造富豪的能力已大幅衰退。李氏家族过去主要靠房地产的暴力获得超速发展,其家族过去对新经济投入相对要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李氏家族的资产获利能力必然会快速衰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一二十年将是李氏家族在财富领域影响力的快速衰退期。

基于上述三个因素再加上李嘉诚的这一「撤离」决策,决定了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已过。进入保江山时期的李氏家族,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将会有更多挑战。



李嘉诚撤资,到底释放了什么极其危险的信号?
(信息来源于网络)

2015年新年刚开始,一则重磅新闻,就是李嘉诚宣布重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万亿资产,数十年的积累,如此大刀阔斧的背后,定有深刻的目的。李嘉诚是多年的华人首富,也是杰出的世界商业领袖,也是中国最优秀的投资并购大师,其对于趋势的把握无与伦比,同时也是政商界最长袖善舞的高手。其如此重大举动,让人不得不深思。




大家会发现,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重组合并后组成的长和集团会将注册地转至开曼群岛。李嘉诚曾在2013年强调,长实及和黄不会变更注册地点,相信多年后仍在香港。对此,李今日解释,将公司注册地搬去开曼群岛并非对香港没有信心,主要是为了做生意方便。




这其实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李嘉诚在撤离,不仅在撤离大陆,还在撤离香港。他肯定是已经闻到了一些变化,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考虑,让他在耄耋之年,不得不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李嘉诚对于趋势的把握,华人世界无人能及,举两个最近最简单的例子:

1、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李嘉诚撤离中国楼市,当时所有人,包括地产界的人都在批评李嘉诚。现在看看,大家都要佩服李嘉诚的精明和洞察,因为这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就已经步入了调整,而他是在大陆房地产泡沫最顶峰退出大陆市场的。

2、李嘉诚私有化自己的上市公司,大局进军欧洲,尤其是英国市场,将英国很多公共事业领域的资产纳入囊中,实际上是抄底了欧洲资产。

那李嘉诚为什么要撤离呢?要知道如此万亿资产的重组、改变注册地等如此重大事项的背后,必然有更重大的因素。我隐约感到了这背后很危险的变化:

1、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可能会暴跌。在暴跌到来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这些资产,李嘉诚之前甩卖大陆的房地产,现在全力进军欧洲,都是明证。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还能保值,并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吗?难!房地产泡沫、信贷泡沫、地方政府债务泡沫、投资过剩等等,中国的经济现在已经处于危险之中。

2、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际上现在资金外流已经很严重,大量的资本在离开中国,包括我们观察到的外汇储备下降、外汇占款下降等,都在说明这个问题。而李嘉诚只不过是逃离大军中的一员而已,只是顺应趋势。其实一个李嘉诚撤离也许不是大问题,怕的就是千百个类似李嘉诚的大企业家撤离,还有成千上万的外资企业撤离。

3、中国的政治氛围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管是香港占中还是大陆全面的反腐,其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政治氛围的变化。李嘉诚年纪已经很大,早晚要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但是他的儿子们并没有李嘉诚在政商界长袖善舞的本领,因此离开中国,可能是对其家族的一种保护。在自己去世之前做好战略安排,这也是李嘉诚的高瞻远瞩。

李嘉诚的撤离,是重大的风向标,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危险,很难获得更高的回报,中国经济可能长期缓慢增长,泡沫的破灭可能导致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严重贬值;从政治的角度讲,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家族和后代。总之,令人无限感慨和伤感!

背景新闻:首富一年时间抛售内地物业700亿

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截至去年12月22日的统计,李嘉诚以294亿美元重夺亚洲首富宝座。

近年来,李嘉诚近期的投资方向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大量抛售商业地产项目,一方面,将投资目光聚焦在了创新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线广告和新媒体等。包括投资了旧金山一家能有效降低人体胆固醇摄入的“人造蛋”生产企业HamptonCreek公司;用大数据来研究传染病传播的医疗分析公司Bluedot;投资了300万美元给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消费品的MarkOne公司;参与投资了3D打印技术和生物组织工程结合的ModernMeadow公司。

不过,在内地房地产市场中,从2013年7月高调宣布出售百佳后,到去年的11月10日,李嘉诚抛售39 亿元重庆大都会,算下来,短短一年多时间,李嘉诚已成功套现超过700亿港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 12036313号-2 )

GMT+8, 2024-3-29 05:30 , Processed in 0.0324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WEBPLU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