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davids 发表于 2013-7-18 13: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计算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概念,这个概念目前最能够贴近普通用户的分支之一,就是个人云存储。从大名鼎鼎的dropbox,到国内的各种“网盘”产品,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将自己的资料从电脑硬盘搬到了云端。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了解,其实“将文件存到某个地方(例如网上),然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这个需求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

很多年前,当我们还在用DOS6.22的年代,那时候流行的方式是使用软盘。只要把想用的文件拷贝到软盘中,就可以将软盘带在身上。随时随地,只要有一台安装了软驱的电脑,即可使用软盘中的文件。

后来,一张软盘1.44MB的容量开始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并且由于技术限制,软驱的读取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加上USB的出现,U盘应运而生。这种移动存储设备不但体积比软盘小,速度比软盘快,不容易损坏,重要的是,它的容量可以比软盘大很多。


再后来,互联网开始普及,但那时候的互联网上并没有一种很方便的,面向普通网民的文件存储服务。于是大家“开发”出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很多朋友登录自己的邮箱,然后给自己发一封邮件,加上附件。这样,附件中的文件就可以永久的存储在邮箱中,在任何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上都可以使用这些文件。操作浏览器可比频繁插拔U盘方便多了(特别是,有一些组装的机箱,前置USB接口供电不足。我们还经常需要爬到机箱后面去…),更重要的是,很多邮箱是可以免费申请的,连买存储设备的钱都省了。

最近这些年,大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般邮箱20MB左右的附件上限开始不够用了。因为大家开始越来越多的存储更大的文件。有一些邮箱服务开始不断的提升邮箱容量,但是附件容量没变,并没有解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QQ邮箱当年发现了这个痛点,推出了“超大附件”功能,成功缓解了这部分需求。但是,或许是由于成本限制,“超大附件”一般是有期限的,例如,只能保存7天。虽然每隔7天可以去手工点击一下“续期”。但是一旦哪次忘了,就悲剧了。

另外一方面,很多人开始拥有2台以上的电脑,并且同时在使用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在这种环境下,很自然的产生“在所有设备上共享(同步)信息”的需求。dropbox发现了这个需求,但是当时的团队还不是很确定这个需求有多大。于是聪明的dropbox团队制作了一个叫做“What is Dropbox”的视频,向用户讲述了一个叫做“dropbox”的工具,它不但可以保存你的文件,还可以自动把它们同步到你的所有设备上。这个视频在YouTube上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于是他们扩充团队,开始真正开发这个产品,并大获成功。


回顾以上的关于“个人存储需求”的发展历史,我们不妨发散出以下的一些点:

存储是基础。一个云存储产品,在具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存储服务必须稳定。确保用户的资料不会丢失,同时,传输服务也必须稳定,确保用户想存或者想用的时候随时能够“存得进去”和“拿得到”。同时,在隐私、速度等因素上深入发掘,则会给产品加分。

存储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用”,也就是“消费”。作为一个云存储产品,可以让“存储”带动“消费”。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让用户能够快速查看他存在网盘上的内容、能够分享、甚至能够修改,会给产品加分。夸张一点儿,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做到极致,说不定以后用户的电脑上将不会安装任何其他的软件,所有的内容产生、沉淀,消费,都可以放到云端来完成。

“消费”是“存储”的下游,那么,存储的“上游”是什么?在微博、SNS等产品中,有2种产生UGC的重要途径。一个是“创建”,发一张照片,写一段话,都是创建。另一个,是“转发”,也即,拿到已经存在的内容,直接“消费”。所以在存储的上游,如果能够更加便捷、低廉的让用户获取到他们想要的内容,整个生态链就完整了。


我们在以上3个点(或者说,生态链中的3个环节)基础上,八卦和YY一下最基本的功能和场景:

存储与传输

1、基础的存储

dropbox在其主打的“同步”功能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现在的dropbox不但可以稳定的存储用户的内容,还可以用最少的带宽和时间来同步和更新内容。dropbox会检测一个文件中被更新的那部分内容,然后只将这一部分内容更新到其他端,不需要重新“上传”“下载”整个文件。


2、速度与稳定性

dropbox再好,毕竟是国外的服务,大部分时候速度算不上快,还时而被墙。这就给了国内相关产品天然的机会。类似金山网盘这样的产品,目前已经可以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非常稳定和快速的提供存储服务。有了优质的稳定性和速度,就会慢慢积累用户黏性。

3、设备间的传输

很多用户有这样的场景:想把电脑上下载的mp3发送到手机上,这样就可以随时播放。这个需求,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使用数据线,但是携带数据线挺麻烦的,并且还要经常插拔。现在很多场所提供wifi,为什么不能连接wifi直接发送文件呢?

4、备份与恢复[移动端]

手机用得久了,变得越来越慢,想“恢复出厂设置”,但是担心资料丢失?或者换了新的手机,希望快速转移原来的短信、照片、通讯录?Apple提供了iCloud服务,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android来说,甚至可能做出类似ghost的工具。


内容消费和来源

1、阅读

除了浏览新闻、刷微博等需要使用特定的app之外,移动设备上的阅读是一个比较明确的需求。特别是在大城市中,大家每天上班下班用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些碎片时间很适合去阅读。

至今为止,对于移动阅读的解决方案,比较完整的也就只有亚马逊一家而已。另外,涉及到付款、版权等因素,特别是在国内的环境中,总还是会有很大一批用户试图自行寻找资源,自行存储进移动设备来阅读。而云存储产品天然具有承接这个需求的优势。

如果可以在移动设备上直接打开云端的文件,并提供适当的阅读辅助功能(书签,字号调整等),就可以截留一部分在移动端使用阅读工具进行阅读的用户。如果在上游加入内容源的运营,甚至可以在云存储产品内部直接完成从内容获取到消费的闭环。还可以在用户允许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开放用户的内容,让其他用户可以更加快速便捷的获取资源,甚至能够搜索整个云端的开放内容。

下图:dropbox在iPhone上可以预览常见格式的文件内容


2、影音云播放

思路与阅读差不多,但是将文字图片换成音乐视频后,就是一个更加有想象空间的强大生态链。

很多用户有将电脑上的电影复制到手机或者ipad上,然后在旅行路上观看的需求。目前这类需求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很多视频网站的app会提供“存到本地”功能。用户在家里有wifi的环境下直接缓存这些内容到移动设备上。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传统的下载工具,先下载到电脑,再传输到移动设备上。

第一种方式的缺点是,内容不够多,不够丰富,很多时候,对于比较挑剔的用户来说,视频清晰度也是个问题。第二种方式的缺点,则主要集中在下载的耗时,以及转码方面。

其实这整个的生态链,都可以由以云存储为核心的产品来完成。

a:“离线下载”功能:如果我需要下载一个4.8GB的电影,传统的方式是,直接使用下载工具下载到电脑上。但是上游的服务器可能有快有慢,如果下载时间长,又需要一直开机。如果我的网盘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只需要往特定文件夹里面扔一堆BT种子,服务器就会自动下载这些种子对于的文件,然后自动存储在我云端的网盘中。

下图:迅雷会员中的“离线下载”功能,可以将内容下载到迅雷的服务器上,再通过优化过的,相对高速的网络连接下载到用户电话,或作线上其他用途。

b:“云端自动转码”功能: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打开手机上的网盘app,发现电影已经下载完毕了,并且已经完成了自动转码,可以直接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上播放了。

下图:还是迅雷,可以将离线下载到迅雷服务器的电影直接转码,使之能够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流畅播放。


c:“缓存到本地”功能:想在旅途中观看这部电影,但是流量有限,3G信号又不稳定,怎么办?好办,在家里有wifi的环境下,把刚才在云端完成转码的电影直接通过网盘app缓存到手机就可以了。并且因为转成了适合手机播放的码率,这个文件已经不是4.8GB,而是只有500MB了。一部iPhone可以放下好多部电影,足够旅途中观看了!

下图:优酷在iPhone上的缓存功能,可以将优酷的一部分视频缓存到手机上,不走手机流量也能观看。


d:“共享”功能:我的朋友也想看这部电影,怎么办?只需要点击一下,就可以生成分享链接。他打开这个链接,可以自动存入到他的网盘中。并且,由于前期的“下载”、“转码”等工作已经完成,他不需要任何额外操作就可以在他的任何设备上播放或者缓存。

下图:百度网盘的分享功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分享。

3、收藏和内容入口

理论上讲,网盘跟电脑里面的硬盘功能是一样的。将网址存入网盘,就可以形成网络收藏夹;将图片存入网盘,就可以变成相册;将QQ聊天记录存入网盘,将自己喜欢的文章存入网盘,将笔记本上的笔记存入网盘,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应用场景。但是所有这些场景和功能的前提,就是“收”。也即,强大的内容入口。

如果一个网盘产品配合强大的浏览器插件、强大的渠道合作,可以把看到的任何一个网页、新闻,可以将社交网站上的UGC统统存入,将极大增强该产品的用户黏性。

下图:Evernote在Outlook中的“保存到”入口。可以把邮件保持到Evernote中查看。


3、在线文档/协同工作

Google Doc已经是很成熟的服务,并且跟Gmail配合天衣无缝。直接查看、打开、编辑Gmail附件中的文档。而微软目前也有云端的,基于浏览器的Office软件,可以在浏览器上直接创建编辑文档,其存储服务,则由Skydrive负责。

另外,协同工作也是面向商业用户的一个不错的方向。在公司里,经常需要共享一些文档、客户资料等,有时候还需要多人协同去编辑。我们设想最简单的产品模型,如果一个网盘,它的一个文件夹可以设置权限,A,B,C三个用户可以随意编辑、创建、删除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同时,D,E,F等用户可以通过密码来查看这些文件,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内部协同工作的产品原型。


4、个人数据中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有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PC、Mac、手机、平板、智能电视、Google Glass;包括汽车中、办公室等地方的各种设备。这其中的每一台设备都可以是信息的产生和收集者,同时,也可能是信息的消费者。所以在这些设备上共享信息,就显得很迫切了。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数据安全与隐私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关于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这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服务提供商的道德、大环境和政策的层面,在国内,你懂的。

第二,是技术层面的信息安全。

数据安全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意识到。在笔者之前的调研过程中,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担心把自己的照片、电话簿、聊天记录等信息存储到网盘上会“不安全”。当我问到他们为什么会“不安全”的时候,很多受访者并不能够说出具体的原因,只是被一些事件、媒体宣传等影响,生理反应的“觉得”不安全。

这个层面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就像是中介、保险等行业,很难在短期内重建信任一样。

2、传输速率、流量和稳定性

网盘中的内容在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依然是个大的问题。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接入速度平均来看并不快,存几个文档可能还ok;如果是拍摄了大量照片,传输和管理起来就有点儿困难了;如果是视频,则更加糟糕。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使用中国移动20M包月GRPS的用户依然很多。

虽然笔者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切速度和流量的问题都将得到缓解,但是在现阶段,这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 12036313号-2 )

GMT+8, 2024-11-22 08:18 , Processed in 0.0178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WEBPLU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