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天使投资唐 发表于 2014-9-20 08: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里9月19日周五 IPO开盘$92.7美元,比IPO定价$68高35%,跌至$90元时有暗能量强烈支持,收盘$93.9,市值2314亿美元 > fb 亚马逊 宝洁 IBM 甲骨文,只<苹果$6100亿,谷歌$4000亿。IPO发行3.201亿股x$68=IPO规模$217.7亿,已经是美国历史最大的IPO。但承销商有30天4800+万股的超额认股权:IPO规模可高达$250亿,将超越农行=ABC在2010年的221亿美元在香港和上海的IPO,阿里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IPO!

阿里巴巴周五上市,阿里9月22日周一一早开市前就正式变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众多承销商们有30天4800+万股的超额认股权 = IPO发行3.201亿股 x 15%,但瑞银 德意志银行 高盛 摩根大通 摩根士丹利 花旗等 趁热打铁,马上赚快钱,阿里刚刚开市后每股~$92,如果现在马上卖,总共可以大赚:($92-$68)x4800万=$11.52亿美元!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became the biggest ever at $25 billion, after bankers exercised an option to boost the deal size by 15 percent on strong demand.  The underwriters exercised a so-called greenshoe option to sell an additional 48 million 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from Alibaba today. Credit Suisse Group AG, Deutsche Bank AG,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JPMorgan Chase & Co., Morgan Stanley and Citigroup Inc. managed the offering.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孙正义单独在纽交所受访时被问道马云,他说:马云是『我的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伴侣,终生伙伴!He is my best friend, best partner, life long partner!』
当大家都赚大钱之后,以前的支付宝等恩怨都被几百个亿冲晕了头脑。

当公司股价上涨时,媒体的焦点都不在阿里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
  • 阿里国内增长放缓,
  • 海外没有造血能力,
  • 只靠并购不是办法,马云说专注自身发展,不是并购,但阿里海外还没有成功造血的案例,
  • 对海外投资者,阿里还是一个中国公司,受中国防火墙保护下垄断中国市场,但不可能在美国立足,

  • 因为中国电商市场放缓,投行基金们都要求马云向海外发展,但88%美国消费者还没听说过这比亚马逊和eBay还大的电商,马云辩护说自己不是『中国互联网公司 Chinese Internet Company』,而是一个『根据地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 Internet Company Based in China』,小弟的英文可能没有马云那么好,但我在想,这两个有什么分别??马云还是一个中国人,飘扬在纽交所外面的还是中国国旗,那么阿里就是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

  • 马云受访时说:『作为CEO,我们要…………。』记者马上追问问:那么你是CEO?马云答:『我不是CEO,我只是执行董事长(Executive Chairman),有CEO做实际的事情,我只负责政府公关帮助中小企…………。』英文有这句:If it walks like a duck , talks like a duck , looks like a duck and quacks like a duck. It's a duck。翻译:如果它走起来像鸭子,说话像鸭子,看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这就是一个鸭子!

  • 阿里淘宝里有很多冒牌货和山寨品,阿里在纽约上市后肯定会面对很多来自美国公司因为淘宝等的假货、冒牌货、欺诈等而受损的诉讼。

  • 以前有很多中国概念股都出问题,美国很多投资者都忌讳投资中国公司,美国国会议员甚至要提出要控制VIE模式,要求SEC等部门严管VIE的公司,不要让美国投资者受损。【 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或新浪模式,是内地公司去海外融资上市的一大定时炸弹!小弟以前参与许多VIE中中外的结构融资上市,VIE是基于一系列协议将内地财务报表整合到海外主体,从而上市!但最近美国和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乱来, 造假,泡沫,土改等事,确实让人担忧几颗屎坏一锅汤!】如果阿里或马云还有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美国国会和政府肯定会介入,可能会演变为中美的政治风波!

  • 被问到马云会否与亚马逊合作,马云很意外的回复说还么有听过此建议,但不介意任何人提出的好建议。可是亚马逊的Jeff Bezos会袖手旁观阿里统治世界?不可能!

  • 被问到你们对政府是如何看的,马云说政府对于任何公司都是很难应付的,(这点我同意,有些美国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如果不与美国NSA国安部合作,将恐怖分子的资料交出,会被秘密法庭每天处罚几十万美元!),马云说:『我们可以与政府有很紧密的合作,但我们不可能与政府睡在一块或与他结婚。』但我在想,马云不是老早与政府和有关暗能量人士结婚了吗?马云也说过,往往打败你的就是一份文件,在IPO招股书里也有披露这些政府的风险因素,但他在纽交敲钟后对媒体肯定不会这么说,不会砸自己的脚。小心不要闹矛盾,股价也不要掉下来,婚姻可否继续的选择权不在马云身上,否则离婚将更加痛苦呀!


上次我说过:我也想预祝阿里巴巴马云上市成功,IPO融到210亿美元,完成中华民族和国内互联网在美国和国际资本界的壮举。即使我们有什么对阿里的不满或埋怨,我想最好等到IPO后才唱空吧。
祝贺阿里巴巴IPO上市很成功!这是一个一个好开始,困难也是上市后越来越要面对的!

Alibaba is offering 320.1 million shares for a total offering size of $21.77 billion. Underwriters have a 30-day option to buy up to about 48 million more shares. That means the offering size could be as much as $25 billion.

阿里IPO定价$66~68:雅虎卖1.2亿股、马云买1375万股,蔡卖425万等

http://bbs.webplu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54

阿里210亿美元IPO路演的融资压力, 对比我多年上市路演经历!
http://bbs.webplu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96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使投资唐 发表于 2014-9-26 08: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里巴巴IPO在即 投资者必须考虑这十大问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09      2014年09月10日


还有不到两周,美股史上最大规模的IPO就要揭幕,阿里巴巴将最高募集约240亿美元,该司市值将接近1700亿美元。投资者更关心的还是阿里巴巴IPO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美股会受什么影响。(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券商ConvergEx的首席市场策略师Nick Colas认为,既然全球投资者都希望借阿里巴巴IPO得到投资中国增长的机会,除了那些可以理解的交易关注点,还应该全方位思维,考虑到以下十大问题:

1、超级IPO是否预示着美股见顶?
银行家用“IPO窗口”一词指代成功启动公开上市需要的条件。它结合了投资者的信心、市场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与战略的需求、流入的资本市场自由资金多种因素。
很少有IPO会在市场低谷期完成,从市场进入由低谷到高潮的中间阶段开始,越来越多的公司涌入公开市场,直到市场迈向巅峰。
阿里巴巴,IPO,Alibaba,美国股市,S&P 500
回顾上述十大美股IPO可以发现,超级IPO往往会在市场要见顶时发生。

2、资本市场会不会在超级IPO公布定价前夕焦虑不安?
其实不会。再回顾上述十大IPO,他们公布定价五天前,标普500的平均回报是零。

3、IPO交易完成后美股会怎样?
定价公布五天后,标普500的平均回报仅有0.2%,可能这是市场在顺利完成超级IPO后“松了一口气”的表现,或者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资本市场自然都有这种上行的倾向。

4、机构投资者将怎样为他们认购阿里巴巴的股票融资?
一些基金经理可能选择抛售部分持股筹集投资阿里巴巴的资金。这两周哪些个股会被阿里巴巴取代将是华尔街猜测的话题。
最有可能被替代的是科技业的大盘成长股。可能有些是中概股,有些是美国市场的居家品牌。
不论是销售额增长还是盈利,阿里巴巴都有实力雄厚的基本面。很多基金经理都难以忽视这些因素、继续维持现有投资组合配置及仓位不变。
未来几日将出现不止一只个股抛售。

5、这会不会引起全球的ETF和指数投资大变动?
阿里巴巴是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许多指数供应商会有些难以适应,标普500也无法将其纳入其中,因为该股指追踪的是“美国领先行业的领先公司”。
所以,多加ETF供应商同样难以将阿里巴巴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专门投资中国产品的ETF供应商Krane Shares会是个例外。该机构在设法将阿里巴巴添加到一种或多种该机构的产品中。

6、期权会怎么交易?
阿里巴巴不会立即出现在许多股指中,但它的股票期权可能很快开始交易。期权应该会在启动IPO一两周后开始交易。
关键问题是,期权交易者怎样评估阿里巴巴股票未来的波动,他们显然将这只个股视为科技类股和中国股票的代表。阿里巴巴可能在美国期权市场交易更活跃。
此外,期权交易者也会寻找阿里巴巴的替代品。可能采用的一种策略是,考虑到一些个股因为阿里巴巴IPO面临可能被抛售的压力,所以买入一篮子这些个股的波动率期货。
另一种策略是,在阿里巴巴上市当天买入上述个股的看涨期权,预计阿里巴巴IPO结束后,这些个股会随着抛售的压力消解而反弹。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一提:十大美股IPO上市当天,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波动率指数VIX均值为25.3,比当前高一倍多。
今年大多数时候,VIX指数都处于历史低位。和此前超级IPO公布定价的“正常”时期相比,这次阿里巴巴IPO前夕VIX显得低得多。

7、阿里巴巴上市几天内后会大量成交,当前的市场结构能否应对这一只个股产生的压力?
最近的先例是2012年Facebook上市。虽然Facebook上市那天险些破发,但该个股上市至今总体表现良好。
现在还无法了解阿里巴巴上市首日会不会一帆风顺。不过有了Facebook的前车之鉴,投资者可能更愿意将近期的价格错配视为买入的机会,不愿等到尘埃落定再行动。

8、对冲基金会在自己的持仓中怎样给阿里巴巴“配对”?
对冲基金不必为了买入阿里巴巴清仓某只个股。他们可以在认购阿里巴巴的同时做空另一只个股。
主要问题是,谁是做空对象?可能是美国或者中国的一只个股,也可能是专门交易科技类股或者中国股市的一只ETF。
未来几个月,我们可以观察这类公司的空仓,看投资阿里巴巴的资金是否有“最中意”的来源。

9、阿里巴巴会不会利用IPO募集的资金收购?
超级IPO后,科技业的公司通常都会大举并购。公开上市、获得并购的足够资金买下新的产品与服务,这已经成为这类企业的典型表现。
从财务的角度看,以目前的成绩买那些产品与服务出价偏高,可它们为买方公司开辟了新的中长期发展领域。
阿里巴巴在国内市场固然有众多发展得机会。可如果没有在上市满一年或者两年后,阿里巴巴没有遵循以上科技企业的战略收购规律,倒有些让人意外。
以下展示阿里巴巴市场地位、平台及生态系统的图表来自阿里巴巴路演PPT。
阿里巴巴,支付宝,天猫,生态系统,淘宝

10、还有谁会因为阿里巴巴IPO获利?
本月阿里巴巴首次公开上市应该会提振整个股市。如果阿里巴巴上市表现优异,可能产生类似明星效应,成为吸引股票投资、特别是科技类股和中概股的大盘股明星。
数据供应商Dealogic统计十大承销商的交易发现,2014年,IPO平均带来的涨幅几乎相当于往常预计股市涨幅的10%。如果阿里巴巴长期保持走高势头,可能有助于股票吸引更多投资者。



阿里巴巴:一座乘风而起的天空之城
http://i.wshang.com/Post/Default/Index/pid/35694.html
2014/09/19 i天下网商   杨钦


【i天下网商注】阿里巴巴终于要上市了。68美元的发行价,让阿里巴巴上市后的整体估值达到1676亿美元。这一规模是京东的四倍,是百度的两倍,也超过腾讯的市值。阿里因此奠定了自己在国内互联网行业BAT三巨头里老大的地位。

文/天下网商 杨钦

阿里巴巴终于要上市了。68美元的发行价,让阿里巴巴上市后的整体估值达到1676亿美元。这一规模是京东的四倍,是百度的两倍,也超过腾讯的市值。阿里因此奠定了自己在国内互联网行业BAT三巨头里老大的地位。

本次IPO,包括老股东献售在内,阿里总共发行3.2亿股,计划融资218亿美元。同时,阿里还准备了另外4800万股以供超额配售。如果行使全部超额配售权,阿里此次IPO的融资额将进一步增加到250亿美元。这一金额将超过2010年能用汽车上市时创下的231亿美元的融资纪录,成为美股史上最大的IPO。

从阿里准备上市开始,大家就在猜测它的估值。千亿美金曾经一度是百度和腾讯的天花板,但我们很快发现这对阿里根本不是挑战。以目前的估值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上市后的阿里有望冲击2000亿美元市值。

放眼全球市场,阿里已经超过亚马逊,成为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的第三大互联网企业。
两年前的9月份,当阿里从雅虎“赎身”时,它的估值才不过350亿美元。2007到2012年,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市值长期徘徊在200亿美元上下,而彼时B2B是阿里最核心的资产。如果时间进一步追溯到2005年,雅虎在当时更是以10亿美元的现金和雅虎中国的资产就轻松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

阿里巴巴发展到今天也才不过短短15年的历史。但每隔一段时间,阿里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就会往上迈一个台阶。扶摇直上的估值见证了阿里巴巴从西湖边的一个“小作坊”成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

疯涨的估值源于扎实的业绩。阿里巴巴最新财年的营收为525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是达到233亿元。虽然阿里目前的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但它的动态市盈率也才33倍。对比谷歌的市盈率同样高达30倍,与阿里相当,但后者业绩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前者。中国另外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和百度的市盈率都超过了40倍。

在中国的互联网生世界里,不论是作为一个网民还是消费者,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阿里巴巴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一直在享受着它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今天的阿里相比十五年前的阿里,可是说是面目全非。阿里的出发点只是打造一个网络批发平台,但现在的阿里已经成为一个围绕电子商务展开的生态系统,批发业务反而沦为了其中的一个“配角”。

虽然阿里的业务纷繁复杂,但这个生态里的每一项业务却是那么顺理成章,又水到渠成。
创业十五年,阿里一直站在风口上。


阿里生态系统图解

中国的经济在与阿里巴巴的发展历史重合的这十五年里,最重要的变化趋势莫过于先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后是中国消费的兴盛,以及贯穿始终的互联网浪潮。这里的每一个领域都拥有极其肥沃的商业土壤,阿里巴巴抓住了其中的每一次机会。

中国制造孕育了庞大的跨境出口和国内批发市场,在这两个领域结合互联网,阿里巴巴推出了alibaba.com和1688.com这两个批发平台,并且迅速的做大了规模。2007年以前,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增长率长期保持近乎翻番的增长。

而早在2003年,当B2B业务稍具雏形以后,阿里就携资本杀入了C2C业务,成立了现在的淘宝。我们认为相对于其他国家,C2C在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的品牌基础薄弱,但制造水平一流;中国的传统零售发展落后,效率低下;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过去十年大幅提高,释放了购买力;互联网渗透率的提高带来了数亿的网购用户……这里的每一条理由都足够支撑中国的C2C行业的发展。

从B2B到C2C,中国的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本世纪里最大的两个风口。

当然,并不是只有阿里看到了这两个风口。在B2B领域,阿里的竞争对手有慧聪、环球资源等企业。在C2C行业,阿里更是面临着来自老牌巨头易趣和腾讯跨界等多方面的竞争。

相对而言,阿里B2B业务的发展比较顺利。到2007年,阿里B2B的税前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此时的B2B已经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有实力为其他业务输血。而阿里则选择了在资本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将B2B业务上市,并且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优势。

C2C的起步则更加惨烈。为了与当时如日中天的易趣抗衡,淘宝在成立之初引入了来自软银的高达8000万美元的融资,这一金额远高于此前B2B获得的两轮融资之和。2005年,阿里更是以出让40%股份的代价获得了雅虎的注资。此轮注资阿里实际获得现金2.5亿美元,大幅缓解了资金上的压力。

除了借力资本,淘宝在业务上也进行了诸多创新。首先是高举免费大旗,这一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措施在当时却属异端,但非常有效。同时,围绕在线零售这一核心业务,针对支付和交流,阿里顺势推出了支付宝和旺旺,在打造自身生态的同时强化了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角逐,淘宝终于在C2C行业站稳了脚跟。时至今日,淘宝几乎成为中国C2C行业的代名词,其他C2C平台则纷纷没落。

当阿里占领了B2B和C2C这两个领域以后,各种新业务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速卖通出自B2B,目前增长迅猛。天猫和聚划算出自淘宝,它们现在已经抗起了阿里业务增长和流量变现的大旗。

Alibaba、1688、速卖通、淘宝、天猫、聚划算,这六大平台是目前阿里电商生态系统里面最核心的业务。围绕这些电商平台,阿里成功打造了自己完善的电商生态圈。比如针对支付环节的支付宝和针对物流环节的菜鸟物流,向商家提供营销和金融服务的阿里妈妈和小微金融,面向消费者的淘宝本地生活、微博、地图、视频娱乐等业务。

阿里核心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因为阿里的所有业务都围绕打造电子商务生态圈而展开,所以它的每一项业务都逻辑清晰。
另一方面,因为阿里推出的新业务大都站在风口上,或者说阿里抢在风口前开发新业务,所以它的发展往往水到渠成。从B2B到C2C到B2C,莫不如此。

正是这种顺势而为抢风口的能力,让阿里巴巴的业务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而当阿里巴巴的各条业务线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以后,它不但拥有极强的容错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而且可以全方位布局抢占风口。比如说在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的跨境电商、移动电商、O2O等领域,阿里都已布下重兵。
如果说单打独斗的企业是站在风口上的话,兵团作战的阿里巴巴无疑是“躺”在风口上,因为它的迎风面积实在太大了。
与线下传统零售相比,阿里就像是一座乘风而起的天空之城。



阿里巴巴走向“失控”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10874.html
孙彤 / 2013年05月09日

马云离任阿里CEO的背后,是他推动阿里走向“失控”状态的一种自我选择。
阿里内部恰恰是需要通过“失控”的方式加以应对——越是大的公司,越需要去打破固有束缚和格局,和所有既得利益、积重难返的东西,需要寻求一种失控的状态来推演平衡。
“作为假冒伪劣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淘宝网有切肤之痛,必须采用更多手段彻底打掉这个毒瘤。”4月23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下称“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发布会上说。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打假,是阿里在解决雅虎产权问题后,整体上市前的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马云选此作为离任CEO之前的最后一次亮相的主题,意味深长。

从2013年初,阿里的变化似乎没有停止过。马云宣布于5月10日离任阿里集团CEO,又以一纸邮件,将半年前刚刚调整成立的7大事业群,再次拆分为25个事业部,由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对应分管。随后的3月,阿里金融集团之下又产生了4个事业部。伴随而来的,还有阿里集团新CEO陆兆禧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的上任。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但马云为什么离职?为什么要再次将组织细化拆分?拆分之后的阿里,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阿里想要走向哪里?外界对个中原因也一直争论不休,让人留有很多疑问。

事实上这些疑问,同样存在于阿里的内部体系中。从年初开始,阿里内部所有能用的会议室都是时时刻刻爆满。这还不够,据说阿里集团周边的所有咖啡馆、餐厅以及所有能“用来开会”的地方都生意兴隆。

大面积的时间和空间被阿里人用来拼命的沟通。原因一目了然,内外变化太多太快,似乎谁都摸不清下一步该怎么走,也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这个在2012年创造万亿交易额的巨型互联网公司,在高速的运转和频繁的变化之下,让人感觉忽然走向一种“失控”的状态。

不过,这或许恰恰是马云想要的结果。

打散和重构

在内部人看来,阿里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的确出现了问题。一是马云发现淘宝越来越像一个帝国。直觉味道不对,当时的解决方案是拆了淘宝;二是2012年的反腐。当市场极高速的成长,管理跟不上就容易撞墙,于是集团又分成了七剑。

而这一次为什么又要再次打散?不妨先来看看全新的25个事业部,从设计上可归为阿里集团总参谋长曾鸣所说的两类:

首先是垂直类业务。从最早的淘宝,到后来的天猫、聚划算,以及独立出来的航旅、音乐等事业部,都有特定人群和特定市场价值。

第二类是基础设施平台业务。比如云计算、支付、物流,这是基础平台业务。今年将试图将其磨合叫做“共享业务平台”。

“我们希望垂直和垂直业务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清楚,平台业务跟垂直业务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清楚。而当这个问题复杂到一定程度,用传统方法真解不开了。”曾鸣说出动因。

俯瞰阿里内部结构,不难看出这次的调整不仅将纵向和横向的业务交叉叠加在了一起,而且更加强调横向的共享平台的意义。当不同垂直业务之间产生一些共性的东西,要用系统沉淀到共享平台上。比如你有一套营销流程,其他BU也可以共享使用。

最纯粹的办法,正是让共享平台变成了一个内部的开源系统,用共同的规范,实现优势共享。无论前端业务多么千变万化,底层系统是稳固的。“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垂直业务和平台业务之间永远理不清的冲突。”曾鸣说,“我们非常兴奋,终于可以用互联网的方法运营一家企业了。”

就像很多人都说“消失的淘宝”,淘宝是不是不见了?实际上它是泛化成一个巨大的底层,是整个生态系统最关键的基础。当有基础规则和基础形态沉淀下来,生物才会在上面适应这个环境,生态越自由的生长,淘宝会沉得越底。

阿里希望的,就是进化出一个真正的共享体系,包括会员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商品管理系统、信用系统,包括一系列底层技术和产品体系等等,而底层的一整套系统的目的,就是任何一个业务只要方向看对了,插在这个底层平台上面都能长出来——这句恰恰证明了阿里对自己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最大防御本能。

你会发现其实阿里内部的信息节点很多,并形成了网状的节点式矩阵。当一个组织的构成颗粒变得越来越细小,势必衍生出更多更快的排列组合,很像一种野蛮生长。曾鸣补充, 25个事业部之上的9位管理负责人的角色,就是在各种业务野蛮对冲和极具内耗的时候做判断和协同的。

而阿里拆分的思路,事业部的数量其实无所谓。从淘宝的一分为三、到7个事业群细分为25个事业部,这些BU并不是调整关键,明天随时可以增加。“而关键在于这个拆分的动作,曾鸣说,后面真正想做的是通过打散和拆分,最终形成一个更统一的电商生态体—— One Eco-system。

“我们希望组织最后变成网状结构,这样才能够放心的失控。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以前那种 Top Down 的管理方式以及组织模式,其实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我自己也是在适应的过程当中,要容忍自己很多事情不知道,让更多的人才成长起来。”阿里副总裁张宇说。

不过在很多“失控和需要适应”背后,相对明确的是,这一次阿里的调整,是一次艰难“打散和重构”——不仅为了问题而变革,不是为了水到渠成而变革,而是为了开拓一种没有范本的全新生态局面——就像马云在信中写到的一样。

一个自组织的高频突变,势必会因为巨大的惯性而产生不适。曾鸣说,把这种新的组织形态、相匹配的文化以及人在这种环境下需要新的一种素质要求,逐渐摸索出一条路来,将是未来两三年内最基础和重要的工作。
用协同弱化KPI

阿里究竟希望变成什么样?

在2012年底的内部战略会,马云只用了半个小时,提出了“四化”蓝图:市场化、平台化、生态化(物种多元化)、数据化。具体的理解是这样的:

互联网的一大价值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平台级产品服务海量用户。淘宝以每天1亿人登陆,600多万卖家出售8亿件商品的体量实现了平台化价值。

而这个平台,如果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去管理、设计、资源分配,不但效率很低,也会产生诸如腐败之类的衍生问题。市场化的意义就在于,不做主动分配,而是通过市场化的方法,推动系统进行匹配。

阿里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追求多元化是自然衍生出来的特质,即物种多样化。这中间也有弱肉强食,也有食物链的上中下游,也有配合互补,需要让生态自己去摸索演化。

贯穿这一切的核心是数据,真正把数据价值最大化,把数据优化、挖掘,运营。阿里的本质未来一定是一家数据运营公司。

就像2012年走得很顺的双十一。很多人记住了191亿。事实上对于内部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四化的理念已经完全贯穿其中,淘宝小二可以决定规则,但不能决定货品和商家,招商商家从报名到排序,到上商品、分位置、页面排布,包括轮转,全部按照规则来的, 用系统和管理的匹配方法代替分配。数据的价值是一切的基础,“他们是底层,我们是应用层。”天猫的张勇说。

战略角度纵观阿里,从2007年9月集团提出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到这次提出的“四化”,阿里逐渐建立起一套内外兼具的生态系统的方法论。而这一轮调整,最本质的是阿里正在探索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更加适应互联网的多变环境。

在推动外部生态系统的同时,阿里希望整个公司内部也要生态化。即决策机制、资源分配、沟通协调机制也能模拟一套自循环的生态系统。

而在整个打散和重构的过程中,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接纳不断的突破和冲撞,接纳不可预测的变量。当然随之而来的疑问是,阿里太大了,到底怎样考核这个体系?

“这一次,我们对GMV和KPI解绑,不考核这些,至少集团对事业部层面不考核,至于下面的团队如何自己决定。”阿里首席风险官邵晓锋说。

他直言,调整之后今年的考核其实很虚。完全都是案例考核制,简单说三个方面:

第一是创新。主要考核哪些是创新,哪些创新被市场认可,被用户接受。这显然不是一堆具体数字。

第二是协同。拆分之后,25个BU相互之间关系会变得非常紧密,而阿里巴巴一直要建的生态系统,需要各个BU相互之间更好地协同和合作,利益也紧密相关。考核维度比如哪些是协同好的,哪些工作是为了其他BU而做的,达到相互促进。大家现在常开玩笑说“我在你手上,你也在我手上。”

第三个维度是“今天和明天”。“这句话很难理解”邵晓锋这样解释,除了今天的业务得到了预期发展以后,在此基础上为明天做了什么准备,这可能在今年BU业务发展中没有产生直接的数字变化,但是它对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追溯之前集团内部的腐败问题,阿里一度只看GMV,这个数字最漂亮,大家都觉得好。做数据最简单的就是运营爆款,卖家都希望是自己排在前面,希望得到流量资源支持,小二的腐败就来了,生态系统都会卡住。

从另外的角度,KPI 的问题也是目前互联网企业最普遍的思考。以百度为例,据《商业价值》记者了解,其内部近期也在反思,李彦宏对于KPI的考核要求近乎完美,追求高效的KPI管理文化——在一个传统、成熟运转的公司和商业模式下这没什么问题。

但在需要创新的时候,所有完整的结构都会成为最大的阻碍。尤其是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你的KPI定向一个方向的时候,很容易因为追逐KPI而难以转身。

这一点在整个资本市场也被认可,Google上市的时候明确说不给季度指导目标了,不想去操纵季度的确定性;亚马逊也是经常会有巨大的亏损跟盈利振幅,2012年亚马逊又有一个巨大的亏损,因为他们又要为未来巨额投资了。

互联网需要拥有对不确定性的高度容忍度,更要敢于失控。

“当你没有共同的基础,做不到协同,才只能用KPI这种比较简单的激励方法,拿到一个简单的产出。当你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又要一个全新的东西,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样的KPI是最合理的。”曾鸣表示。
走向“失控”

从打散组织结构,淡化KPI,到每一个部门都要面临越来越多与别人的碰撞、协同、合作,从“这个巨变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预设好的”到“我们要去中心化”,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马云脑子里在想什么,但这时候我们恰恰可以反过来看马云为什么离职了。

在很多组织里,创始人的离开通常有两个动因,一个是做得太差了,一是做得太好了。按照阿里目前的演进状态,在大电子商务生态圈里,阿里这个“物种”或者说“自系统”显然是后者。但是当所有人都无限崇拜马云的时候,一定有一些东西正在变化。

而这样一个组织里绝对的权威,交出自己的位置和直接操控权,马云似乎正是在为“失控”在做伏笔。

失控是一个相对夸张和有些哲学色彩的描述。所谓的失控,就是要在大的格局上,不预设,追随自然的法则,甚至是鼓励“突变”而不是按照规律缓慢完成的“进化”。要知道很多意外事件会成为企业向外发展的关键。就像微信这个诞生于在非无线部门,并且比较晚才进入公司战略方向的“意外”产品一样,这个马化腾推崇的“失控”状态的产物,恰恰改变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大时代中的地位。

从10年的维度看,阿里很像一个工业化的时代,极其追求效率和规模:从一个C2C的集市切入,慢慢用天猫B2C的方式渐入佳境。2012年的10000亿交易额,已经占到GDP的5%。同时,在业界闻名的,是阿里除了马云,内部还有很多像曾鸣、陆兆禧这样的战略家。

但是当电商这些年的变化已经成指数级增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变化莫测。马云一定看到,即使在自身严整的战略之下,仍然有很多全新的力量迅速崛起,甚至对阿里产生了挑战。

比如,尽管阿里产生了万亿年交易额,但从资本市场关注的营收额上看,以自营为主的京东并非没有竞争力,至少谁先IPO各自都在加速拼抢;传统家电巨头苏宁,在2年内调动集团上下所有资源破釜沉舟式的自我革命,没有人不感慨其中的勇气和决心;再比如,马云很早就讲过要SNS化,但是淘宝一直屡败屡战,而用10年积累的亿级入口流量,被叫做美丽说蘑菇街的两个网站用了2年的时间抢占了1/10;而未来充满想象的O2O方向,正在被美团等本地化网站以2015年做到1000亿的量级和规模而高调宣战。

当然不只电子商务,有了微信,用户对微博的注意力被迅速转移,多少人都在眼巴巴地盯着如何快速在上面发展一条商业化之路;未来电商的入口会是谁,谁又会占据无线的桌面 …… 各种无形的刺激和重重压迫感,阿里显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而在这样一个格局下,阿里能否成为马云赌注中,未来10年战局50%GDP的持续领跑者?下一阶段要如何发展?还按照原有的一步步的战略规划,甚至在马云的强势领导下,是否依然能面对这种不断加速的产业变革?

阿里内部恰恰是需要通过“失控”的方式加以应对——越是大的公司,越需要去打破固有束缚和格局,和所有既得利益、积重难返的东西,需要寻求一种失控的状态来推演平衡。

阿里选择的“失控”,对内对外都是一个难以预见的防御动作。比如即将上线的“微淘”,千人千面,强调个性化、互动,并有很多空间可以延展;比如无线战略,作为未来集团最优先的战略之一,据曾鸣介绍,为了增加产品的投入,全集团所有技术人员按比例抽5%,相当于技术人员直接转岗,全部调到无线部门工作。

不知道下一步哪里会长出新物种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押宝。阿里无线的策略有三大方式:各个BU自己的业务可以无线化,比如天猫、聚划算;而无线独立的事业部,是基于无线特征重新拓展电子商务发展方向;而阿里OS将有千万级的出货量布局。

“对于无线发展未来两到三年,所有用户对于手机、Pad,等无线设备上面应用的习惯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没有定论。”邵晓锋说。就像其中仅O2O的方向,无线事业部不久前推出的新产品“一淘火眼”,集合了很多本地化商家的信息和服务。与此同时,聚划算也将借力无线,向本地化生活服务打组合拳。

有人说,是阿里一直以来的轮岗制度,为这次“失控”做足了准备,只有阿里能让这种“失控”不会真的失去控制。也有观点认为,25个事业部管理成本巨大,横纵标准不一存在矛盾,这将带来巨大的内耗,过渡之后必将重新整合,管理成本的大幅上升将是短期内的最大考验。

无论这些判断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未来好的坏的,都会在“失控”的氛围下不断碰撞、产生甚至淘汰。“失控”这个词,听上去是个贬义,但对到达一定级别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高阶蜕变过程。有时候不经历一次彻头彻尾的打散和重构,根本无法跃迁到一个全新的形态,马云一定知道,进化的代价恰在于此。
http://www.techinasia.com/9month-bachelor-party-alibaba-invested-acquired-2014/
http://www.techinasia.com/heres-roundup-alibabas-investments-usbased-companies/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news/business/wp/2014/09/17/should-you-invest-in-alibaba-and-9-other-questions-about-the-worlds-biggest-ip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 12036313号-2 )

GMT+8, 2024-11-22 02:07 , Processed in 0.0380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WEBPLU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