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中关村的大佬、当年的一面旗帜——联想同学,继7月拿到PC业全球第一后,近期又首次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第三。8月5日全球著名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是三星、苹果、联想、宇龙和LG。 记得上个月,联想拿到PC第一的时候,却遭遇无人喝彩的尴尬,让这个20年前中关村人梦想得到的桂冠,变成了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不过,杨元庆提出的2020年超越三星的目标看上去似乎越来越近,虽然平板和家电板块还未起色,但智能手机这一块似乎风生水起,不知不觉中已经拿到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这样的情形恍惚貌似多年前的PC大战,只不过国外国内的对手都换了新颜。
用PC的基因做手机?
联想在PC行业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当年研究它的书籍汗牛充栋,不过归根到本质,它的成功很难与IT行业传统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联系起来,而更多与低成本、低价格、渠道、品牌这类制造业通常的竞争优势关联。
当年国内PC品牌开始火爆之时,正逢PC业进入成熟期,Wintel牢牢掌控上游,PC整体架构基本稳定下来,变化的只是各个部分如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的参数,PC整机制造商基本成了装配线。随着配件制造向亚太转移,这时候中国PC制造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依靠渠道能力以及价格优势,联想站稳了国内市场,彼时国际PC市场已经逐步呈现疲态,在诸多巨头彷徨之时,联想还是坚定的走PC路线,并抓住机会拿下IBM PC业务进入国际市场,与惠普、戴尔、宏基等几个老人家比拼谁活得坚定谁活得长,终于在PC业日薄西山的时候拿下了第一。
而在智能手机市场,联想正在重演当年的成功。 一是抓住了智能机从创新向制造转变的时机。智能手机产业迅速被催熟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体现出当年PC的影子,产业链成熟清晰,而手机越来越相似,越来越以CPU、内存、屏幕等关键参数来划分档次,这种产品分级以及制造模式正是联想在PC行业沉淀多年所擅长的。 二是抓住了千元智能机这个低价市场的突破口。记得很多年前,联想凭借万元机概念从国外品牌中抢回了PC、笔记本的市场,在智能手机市场,联想则靠千元机市场起家,靠低价切入。下图是联想的机型分布,其千元以下机型有85个,占比75%,2000元以上的机型仅2个。TD型号手机的平均价格在650~700元间,WCDMA型号手机平均价格在1100元间,其产品平均价格介乎于华为和酷派之间,低于华为高于酷派。
三是抓住了运营商尤其是中移动这个关键渠道。今年1~6月联想在TD市场份额高于三星排名第一(16.8%),在WCDMA市场低于三星排名第二(12.1%),在CDMA2000市场排名第7,不过CDMA2000市场整体容量小影响不大。当然,中华酷联的崛起都跟运营商息息相关。虽然之前联想也提出要在其原有的PC渠道销售手机,但目前还不占主流。
四是深耕国内市场抓住了国内市场的红利。与华为、中兴国内国际两头开花不同,联想投入几乎全部资源深耕国内市场,其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占比95%,这样也享受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红利,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世界第一,8800万部的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多,增长速度是欧美的3倍。
说白了,联想在智能手机上的成功,在于整个产业链和市场的转移,在于靠低价和渠道的竞争,一如当年的PC市场,和创新、技术没半毛钱关系。
真有勇气超越三星?
如同很多年前要超越IBM那样,联想希望故事重演。杨元庆提出联想的新目标是2020年超越三星,在PC+领域,也就是手机、电视、平板。这个方向很好,也很难。
一次朋友聚会中,做了个简单的统计,两年内大家购买了哪些数码产品,台式PC已经几乎没有人购买,笔记本多半是单位配备,但手机几乎百分百有人购买,Pad也有超过半数的人购买。这是泛智能化时代的一个缩影。
因此,对于联想来说,必定急于摆脱PC的身份,而要树立智能消费电子品牌的形象,三星是最好的老师。若干年前,在日本消费电子品牌如日中天的时候,三星也同样靠低价杀入,慢慢的搞掉日本品牌,称霸世界。
不过联想的路还很遥远。三星的2013Q2出货量是7500万部,联想是是1100万部,近7倍的差距看似大其实不可怕,联想的增长速度是130%,而三星是55%。真正可怕的是技术上的差距。三星在低端杀入之后,其在基础技术上的积累可谓一日千里,在很短时间内,三星在芯片、存储、液晶屏、软件乃至工业设计方面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甚至连苹果手机也一度依赖三星的硬件能力。技术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为三星树立了相当高的品质口碑。
而联想在PC领域虽然耕耘了20多年,但是几十年前提出的“贸工技”的“技”仍然不见踪影,联想仍然只是一个装配能力和营销能力比较强的制造公司,这决定了它从来不是创造了什么,而是跟随制造了什么。更关键的是,从杨元庆提的所谓PC+战略中,也看不出其在技术创新领域有何打算,这感觉颇像被媒体批了多年的国产彩电业。也许,能靠制造和营销活下来就已经很成功。
当然,技不如人未必不能胜人。联想PC通过并购同样可以成为国际品牌,吉利可以买下沃尔沃同样可以获得技术,在享受国内市场的发展红利后,通过并购海外企业是一条捷径。这也许是中国制造业与韩国制造业不同的成长路径。
只不过,在IT这个充满创新的土壤上,没有技术灵魂的企业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即便它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那是因为这个领域已经老去,已经失去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