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天使投资唐 发表于 2014-10-20 0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脉》南水北调很伟大![给力]
旧金山硅谷近年旱灾,每户每月水费>100美元。建议走市场经济,用水最低可以接近免费,但用水越多就几何级增加水费,这样北京人民才会节水!如果水费连实际南水北调的债务利息都还不起,那么外来人口会继续涌入已经很干旱的北京,让全国人民继续承受南水北调承重的债务负担和越来越大的维护成本。

@节水刘大哥:【问《水脉》】刚看就想问问:1、调水比以色列,你看到了以色列世界顶尖的节水技术了没?2、调水比洛杉矶,你看到了纽约花30亿美元的节水代替100亿的调水了没?3、对非常关键的用水和管水却只字未提,要做好了还需要调水吗?[可怜]只会为劳民伤财的调水歌功颂德?

@风吟 :看了CCTV 的纪录片 《水脉》 说的是南水北调 工程的宏伟历史…… 我不禁有一个疑问…… 你们这样南水北调搞把我们南方的水调去北方真的好吗?会不会破坏环境? 环境一旦破坏要上百年才会恢复。以后恢复环境的资金比调水的还高十倍怎么办?黄万里先生预言三峡大坝 最终要炸掉我想到内心就凉拔凉拔的~

@喜雨砸 :CCTV1纪录片《水脉》,老妈在愁南水北调了。南水北调工程有时要考虑保护古迹,铜雀台啦,遇真宫啦,为此需要重新制定方案,耗费庞大财力物力不说,还不一定能解决。该不要就不要啦,麻痹强拆老百姓房子时候不是很干脆嘛,关键时候魄力哪去了,不都是民生么。


@摄影师吴吴强:#水脉#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确实比工程本身更具有难度,遥想当年村里确定南水北调路线时,冒着风雨在河线地上栽果树也是够拼的,好吧,现在我知道移民现在过的比原来还好了,搞的我都羡慕了,国家的政策好啊!听说村里河线通水了,有利有弊啊!这文献记录真心不错


@央视微C:#水脉#南水北调是一个以卓越东方智慧改变地球水系的水利壮举。中线工程即将于本月底正式通水,一期工程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鼓掌] 8集大型纪录片《水脉》讲述的就是关于这个工程的故事。央视[1]套今晚22:37,第5、6集《生根他乡》和《国宝新生》,不要错过哦![撒花]



2014年10月17日电视纪录片看点 央视综合频道-水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乎世界一亿多人口命运转折的的史诗巨片!

这是一个空前绝后以卓越东方智慧改变地球水系的水利壮举!
  它就是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历时五十多年,它不仅是一个浩大的世界性水利工程,更见证了世界的沧桑巨变、贯穿了新中国的历史、饱含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该片将是一次首开先河的中国重大水利工程电视文化传播行动,将向世界展现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为中国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核心的动力,也为人类怎样突破生存困境、谋求未来发展提供了卓越的东方智慧。
  《水脉》共分8集,主要内容包括水利与人类文明及中华文明的关系、南水北调论证历史和建设历程、工程科技创新、移民搬迁安置、文物保护、环保治污、工程综合效益等。全片以波澜壮阔的画卷、深沉的历史思绪以及多维度的现实关注,全面纪录了工程建设中的真实场景,展现出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 今日播出分集简介 ★
  第一集·奔流不息
  1961年4月12日清晨,在丘拉塔姆地区一个叫做拜科努尔的地方,一个年轻人将从这里的航天发射场向太空进发。这一天,人类远远超越了雄鹰飞翔的高度,第一次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这个年轻人就是27岁的尤里·加加林。当东方号飞船掠过中国大地的时候,此时,这里的人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造山河的壮举。
  为了防洪、发电和灌溉,十多万中国人用体力和意志,在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水之上,建造着一座2500米长、162米高的巨型大坝—丹江口水库,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修建这么大的一个水库呢?
  中国的南方水多,经常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要修建东、中、西三条输水线路,将南方的水输送到干渴的北方,从根本上解决南涝北旱的现实,这是一个历时六十多年的战略工程。而丹江口水库就是中线工程的源头,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建造。
  其实,中国的缺水问题早已严重影响了未来的发展,中国的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北方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
  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足100立方米,假如世界上每人拥有一杯水,中国人每人只能拥有这杯水的1/4,而北京人只能喝到这杯水的1/88。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就开始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引水方案: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附近抽取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出东平湖后一路向北穿过黄河,输水到河北、天津,另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整条线路惠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五省市。
  中线工程以长江中游的湖北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通过开挖渠道经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然后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自流北上,沿途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
  西线调水,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蓄水,通过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补水。
  但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充满艰辛与争议,有人质疑需不需要从南方引水?引水会不会带来生态灾难?能不能通过地下水来解决北方用水问题?工程移民会不会造成社会动荡等等。
  本集将系统论述水与人类社会发展,水利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关系。摄制组前往人类四大文明的发源地,运用实证考古的手段,以大量、一手的历史资料和重要文物,论述了水与人类文明兴衰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美国、以色列等调水工程大国的实地调查说明了中国南水调工程的必要性,而对印度等缺水国的调查则发现,超采地下水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以人类与水的关系为背景,重点叙述了水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集·世纪构想
  南水北调,分别从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以三条线路将中华文明的两大母亲河——长江与黄河连通起来,跨越崇峻的高山、广袤的平原,经过众多的城市和乡村,将中国南部丰沛的长江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缺水的北方。
  然而,从设想到规划,从规划到实施,就像中国治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样,南水北调,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个汇聚了几代中国人智慧和心血的世纪工程,注定要走过一段漫漫征途。
  1952年深秋,59岁的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开始了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出视察,他此行的第一站来到河南开封的黄河岸边,面对眼前的这条滔滔大河,“南涝北旱”的现实让熟读历史的毛泽东陷入沉思。毛泽东在这次考察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地谈论如何治理黄河的问题,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战略构想: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正是从那时起,为了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这个设想,艰难的南水北调线踏勘工作整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几代水利工程技术人员,30多次深入中国西部这片不毛之地,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地形、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甚至有人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崇山峻岭之间,直至今天,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仍在规划设计当中。
  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的规划,同时决定动工兴建丹江口水库作为向北方调水的水源地。
  1974年,历经16年终于竣工的丹江口水库,蓄积起了100多亿立方米的巨量水体,按照规划,将从丹江口水库开挖一条渠道一路向北输水,直至北京,这就是南水北调的重要线路之一——中线。
  历尽波折的丹江口水库,终于在千山万壑间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奇迹,南水北调这个世纪构想终于迈出了走向现实的第一步。
  位于京杭大运河和新通扬运河交汇处的江都水利枢纽,1961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6年完成,这个拥有4座电力抽水站、12座水闸的庞大水利工程,可以以每秒400多立方米的提水速度向北方抽引长江水。这里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
  但是,要把这个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宏伟的调水蓝图变为现实,不仅需要解决一系列难以克服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更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国力支撑,现实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像千钧重担压在这一代人的身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不过2500多亿美元,人均290美元,只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20%。仅就当时的国力而言,还不允许中线和东线同时上马,东线和中线只能两者选一,谁先谁后,这道选择题整整困扰了中国十多年之久。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率先焕发了勃勃生机,而在这一过程中,南北方的格局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昔日的“南粮北运”转变为“北粮南运”。位于中国北方的黄淮海地区成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这里正是水资源短缺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
  尤其是北京,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个中国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城市,一直承受着人口快速膨胀的巨大压力,伴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北京缺水的严重程度也在逐年加剧。当地表水日益短缺,北京三分之二的用水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致使城区地下水位下降了近40米,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南水北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01年6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
  2001年7月,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此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了建造南水北调这一巨型工程的国家实力和科技实力。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走完漫长而艰难的论证过程,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
  本集内容主要是南水北调工程历史背景及规划论证、决策部署过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科研人员为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呕心沥血,东、中、西三条工程线路如何设计、谁先谁后,近百位院士和几千专业领域的专家在五十多年的论证中本着为国家负责的态度争论激烈、充满曲折。许多重大决策都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注,最终在国家整体实力增强的背景下,东线和中线工程同时上马,世纪构想在今天得以实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网佳创业天使社区 ( 12036313号-2 )

GMT+8, 2025-1-14 01:53 , Processed in 0.0253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WEBPLU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